《新时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视频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
党员志愿者发挥模范作用,为居民开展多种服务。西便门社区有多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他们坚持“党员自愿、服务公益、面向居民、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全方位的服务。许多党员在社区中都有自己的公益岗位,有的担当楼门长、有的是文体组织者和骨干,他们积极参加治安值班、清理垃圾等便民活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居民群众,为社区和谐安宁、环境优美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现在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主要承担着社区治安、孤寡空巢老人帮扶、社区卫生等志愿服务。党员骨干沉下身子走访恳谈、上门访谈,通过点对点对接、面对面沟通的方式,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联系,使居民不出楼院就能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社区党员周亦农2003年下岗后,北京市残联找到他和另一位残联工作人员,希望他俩把残疾人工作做好。没多久,月坛街道和万方西单商场达成协议:商场每天义务提供10份爱心菜,街道组织专人给生活贫困的残疾人家庭送菜,起名叫“爱心直通车”。“当时党委正在实施‘无职务工作制’,街道来找我帮残疾人家庭送菜,我想着正好可以有些事情做,而且对残疾人又比较了解,深知他们生活的不容易,就答应下来了。”周亦农说,之前他在许多公司面试时都被刷下来了,原因是他身形瘦小,还有残疾。“我小时候曾经摔过一次,后来就残疾了。不过我坚持锻炼30年了,现在生活没有什么问题。”15年来,周亦农走了3.5万公里的路,为残疾人家庭送出了3.6万公斤新鲜蔬菜,他更换了4辆自行车,用坏了10个车筐,穿烂了数不清的布鞋。
二、务求实效,妥善解决社区居民现实利益问题
西便民社区把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把雪中送炭、急人之困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人点和落脚点,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方面,坚持共驻共建,发动驻社区单位参与;另一方面,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发挥居民主体作用。
西便门社区国务院宿舍作为老旧社区,院落停车问题一直是困扰社区的难点问题。社区没有物业管理,保安力量有限,外院车辆随意进出停放,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安全。
社区党委多年来一直为解决此项难题奔走,通过努力,街道于2017年为社区院落安装智能门禁系统。但是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车辆由谁来管理,是由专业公司管理还是由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每个家庭的车辆如何收费、多辆车的家庭如何收费、外院车辆停放如何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社区工作人员。
为此,西便门社区党委积极探索“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让社区更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切实解决社区车辆问题,组织居民作为车辆管理志愿者集中整治社区车辆进出问题。
2017年6月开始,西便门社区多次组织居民代表、楼门组长、院内有车族召开了社区车辆管理议事协商会,会议由院落党支部主持,共有百余名车主、社区居民参与了议事协商。通过征求居民意见、让有车族填写车辆登记表等方法,深入了解居民的要求和想法,切实做到了为居民着想。
为了能更好地管理社区车辆相关问题,社区党委牵头,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居民参与、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承诺就职”的方法,选举产生居民自治议事协商小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条例,制定收费标准,发挥社区党员、楼门长作用,延伸社区服务触角,形成了“社区党委——居民自治议事协商小组——社区楼门长”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车辆管理小组给车主们特制了车证,为确保发证工作顺利进行,社区居民自治议事协商小组特意在社区老年活动站召开会议,介绍了社区车辆情况,并对发证工作进行布置,就如何管理临时出入的车辆、如何收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