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剑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陆士谔卷》:
第一回
顺治皇誊黄谕剃发
李桐叔奇智走公卿
秋水双飞腕,冰花散满身。
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
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
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
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
舞余回紫袖,萧飒满苍昊。
这一首诗,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浙江名士郑黛参所作。为目击当时剑侠流行,东南的八大剑侠,既是惊神泣鬼,西北的风尘三侠,却又绝迹飞行,扶弱锄强。虽不划分地域,南腔北调,却自界判鸿沟。郑黛参旅居京邸,瞧见红裳女子,客窗舞剑,感而赋此。
看官,在下并非借名士的诗篇装《飞行剑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陆士谔卷》的幌子,无非表明事事皆有来历,语语都是直言,要看官们别作寻常小说看呢。且住,南北剑侠的异点究竟从哪里分别出来?南中风气柔弱,所以八大剑侠刚劲中不脱婀娜之气;北方风气刚强,所以风尘三侠,婀娜中常含刚劲之气。一是刚中见柔,一是柔中见刚,这就是大大的异点。南中八侠,在下已有《八剑十六侠》《八大剑侠》等书讲说明白,风尘三侠就为南北派别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从未提及。今日高登讲坛,跟看官们见面,少不得提足精神,开讲这部《飞行剑侠》,这便是《飞行剑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陆士谔卷》的缘起。正是: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话说大清顺治二年五月,北京地方忽见一员晶顶武官,手执红旗,身骑快马,飞一般从城外跑来。电卷风驰,一瞬间已进了紫禁城去。那马翻开四蹄,足迹所经,尘起如烟,一声狂嘶,汗出如雨。瞧光景总是很远的地方来的,奏报什么紧急军情。不多会子,九城门已有黄榜贴出,说是据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六百里加紧红旗捷报,江南地方全已平定,明宏光帝业已生擒等语,才知那晶顶官就是江南报捷的武员。次日,九城门又贴出一道黄榜,是奉旨限臣民十日以内,剃发易服,违者以抗违圣旨论罪。众人瞧了黄榜,有吐舌的,有叹息的,也有背地里窃窃私议,说顺治帝堂堂天子,不该这么背盟负约。原来顺治帝人关之始,曾由摄政王与明朝降臣,订过一个口头契约,订的是:武投文不投,官投隶不投,男投女不投,大投小不投,生投死不投,儒投释道不投,人投神佛不投,身投语言文字不投,律例投礼教不投,乐工投优伶不投。所以当时文官冠戴,武官翎顶,兵丁拖辫,民人网巾。现在忽然谕旨皇皇,要立刻道一风从起来,限百姓十天内剃发,却不道早违背了第一条“武投文不投”的契约,百姓们怎么不要背地里议论呢?
当下众人正在议论,忽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子,蹒跚而来,冷笑一声,开言道:“你们谤毁朝廷,指斥上谕,按照律例,该当何罪?”
众人回头见那人,剃得精光的头,拖着乌黑的辫,黄脸细目,愈形得头脑尖锐,是京师地方第一个遵旨剃发的好百姓。
众人中有认得他的,忙道:“哎哟,李三爷新剃了头,竟不认识了!”一个道:“李三受了新朝恩命,做了官时,翎领缨帽,辉煌阔绰,我们更要不认识了呢。”
李三冷笑道:“做官?我李三爷怕没有那么大工夫呢?”
原来此人姓李名琪,字桐叔,排行第三,宛平县人氏。他虽有名有字,人家却只称他作李三。又因生得肥黄膘大,京中人新替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黄膘李三。这李三原在刑部当书吏的,他两个儿子一个在吏部,一个在礼部,也都学充着书吏。崇祯十七年李闯攻打北京,崇祯帝煤山吊死,京中大乱,别人都忙着收藏金银珍宝,他却督同两子,闯入衙门,只把刑部所存的各种档案,雇了数十辆骡车,悉数捆载,搬运家去。刑部的档案搬空,再搬吏部,逐部逐部地搬。吏、户、兵、刑、工、礼六部档案,都搬人他家中,满满堆了六大间的屋。人家见了,都笑他傻,说当这大乱当儿,要紧干那不急之务,收藏这些字纸儿做什么?
他笑道:“我不傻,你们才傻呢!现在没人要的东西,我把他收藏了,等候太平乱兵闯入我家,瞧见满屋字纸,定然弃之他顾,眼前就可以保身,将来天下不问是本朝中兴,是新朝建国,有了政府,总要办理国事的,总不会永远扰乱。那么朝章国故,只有我一个儿知道,不怕这班大臣不纡尊降贵地来请教我,那么我就可以一生吃着不尽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