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0.00     定价 ¥ 4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8760582
  • 作      者:
    魏磊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磊男(1970.12-),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塔里木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民族法学等。主持完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兵团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YB02。在《法学》《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论坛》《贵州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法律专业核心论文多篇,其中《土地使用权流转若干法律制度设计》,获“中国·西部法治论坛”论文三等奖,并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二等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思考——以新疆为例》,获得2015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出版专著《行政法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获得2013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优秀成果奖的专著类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制度史进行梳理,试图概括土地流转对于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并以批判借鉴的态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视角,再经由调研分析细化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流转政策设置建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新疆兵团土地流转理论进行新的研究探索,既注意吸收本领域理论研究的新观点,又着重对理论研讨中的重要问题作出评析,努力使该书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以后历代沿袭。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举措,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广大兵团军垦职工栉风沐雨,扎根边疆,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建成了规模化大农业、兴办大型工矿企业,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镇,充分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的地理、历史背景下成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当地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1950年1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当年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3年,新疆军区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两个部分,其中生产部队建有军垦农牧团场43个,拥有耕地77.26千公顷。同时还兴办工业、交通、建筑、商业企业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为之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基础。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由原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当时,兵团总人口17.55万。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从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先后发生了边民越境事件。根据国家部署,兵团调遣了1.7万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当地维护社会治安,施行代耕、代牧、代管,并迅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长达2000多千米的边境沿线建立了纵深10千米到30千米的边境团场带。这对于稳定新疆、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善了国家西北边防的战略态势。到1966年底,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文化大革命”(1966一1976年)期间,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1975年3月,兵团建制被撤销,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团场的业务工作。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了二次创业。30多年时间里,兵团对国有农牧场进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等方面的改革,兴办工业,建设城镇,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本课题研究简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
四、本课题创新点与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新疆兵团土地法律制度史梳理
一、兵团初创时期土地制度(1954~1975年)
二、兵团恢复初期土地制度(1982~1992年)
三、兵团计划单列后的土地制度(1993~2000年)
四、实行"1+3"文件后的兵团土地制度(2001~2005年)
五、兵团土地承包长期固定制度的形成(2006~至今)
六、兵团土地制度的未来展望

第三章 国外土地流转制度比较研究
一、美国土地流转制度简述
二、英国土地流转制度简述
三、法国土地流转制度简述
四、日本土地流转制度简述
五、国外土地流转制度对新疆兵团借鉴意义分析

第四章 兵团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一、兵团土地政策与土地流转发展态势
二、兵团土地流转近况
三、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四、兵团区域农地流转基本特点

第五章 兵团团场土地流转意愿调研分析
一、调研概述
二、兵团团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数据整理
三、兵团团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数据分析

第六章 兵团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
一、兵团土地流转的驱动因素问题
二、兵团土地流转的障碍性因素问题
三、兵团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
四、土地流转中的违法责任问题

第七章 完善兵团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一、土地流转风险问题概述
二、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史变迁的启示
三、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理论演进
四、兵团土地流转制度运行的主要风险简析
五、完善兵团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用地承包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二 大学生土地流转社会调查问卷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