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引介、诠释与运用:“社会法学”在中国的成长(1898-1937)
0.00     定价 ¥ 9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39537
  • 作      者:
    赖伟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赖伟(1980-),男,四川隆昌人,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侧重于学术史、政治史。出版专著《近代四川路政研究》,在《人文杂志》、《河北法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多篇,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法学在西风东渐中产生。欧美、日本是来源地,留学生是主要传播主体,法学院以及法律书刊是主要阵地,社会主义思潮的强势崛起是时代底色和助推力量。因受来源国别、院系格局、传播媒介、现实政治等因素影响,社会法学呈现出复杂图景。社会法学与本土文化相碰撞而产生的新变种——三民主义法学,隐去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并将国家、民族与社会的概念混为一谈。社会法学关于法律要采取社会本位的核心主张,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展开
目录

序二
绪论
一 选题旨趣
二 先行研究
三 研究资料与方法
四 研究思路与各章要旨

第一章 欧洲法学说的引介与对法律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第一节 留日法科生与近代法学在中国的初兴
一 西方法学在中国的萌芽
二 清末民初的法科留学
三 留日法科生与法学译著和法学期刊
第二节 社会法学胚芽的发生:论“法”与“群”的关系
一 梁启超始论“法”与“群”的关系
二 学界再论“法”与“群”的关系
第三节 对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一 欧洲法学说的零星引介与初识法律和社会的关系
二 清末民初对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关系的一般认识
第四节 探索法学新思潮及其在法律上的影响
一 探索法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 新思潮下劳动法的兴起与民法、刑法的变化
第五节 认识自由法学以及柯勒、施塔姆勒、狄骥的学说
一 认识自由法学说
二 初识柯勒、施塔姆勒、狄骥学说

第二章 社会法学基本框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与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一 北大改革以前的中国法学界
二 北大法科改革
三 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全国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潮对法律学说的影响
一 对社会主义与法律之关系的初步认识“法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
第三节 社会法学概念的提出与基本框架的建立
一 社会法学概念的出现:“社会目的法说”与“社会法学
二 社会法学框架的初步建立
第四节 社会连带法学的引介及其影响
一 周鲠生对狄骥社会连带法学说的引介和运用
二 社会连带法学说与王世杰的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观念
三 方孝岳的译介:狄骥的社会职务和社会团结观念及其在民法上的影响
四 许藻镕、陈霆锐:社会连带学说与自由、契约、财产和责任观念的变化
五 陈俊三、陈应机:社会连带主义在法律上的影响及其优越性
第五节 美国社会法学说和施塔姆勒学说的引介及其他
……
第三章 社会法学的扩散与发展
第四章 社会法学对法律教育及立法的影响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