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是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出生于1919年的他自称是“‘五四’后期人物”,始终保持着那一代的锐气和批判精神,同时又秉持中国传统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对“故土古人,大地河山,七亿同胞”的关切未尝一日去怀。到了病困交织的晚年,一方面,威权政治高压,自身又罹患癌症,他的处境愈加艰难;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深入人的切身的问题,透入生命的层域,了解到古典中国文化对人的生活和心灵都有妥当的安排,这种“既不进又不退”的“淑世主义”方能彰显人生的价值。
《春蚕吐丝——殷海光z后的话语》z早于1978年在台湾出版。这次作为“陈鼓应著作集”的一种再次出版,是陈鼓应先生在原版的基础上全面调整、增补、修订而成一部同名新作,清晰展示了殷海光晚年人生的两大主题,是全面研究其人其思想的必备参考。
《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为陈鼓应编集的体现殷海光晚年生命境遇和学术思想转变的一本重要著作。汇辑的内容包括殷海光晚年思想记录(《病中沉思》、《病中语录》),殷海光遗嘱,遗稿(《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生平记录(陈平景《殷海光先生传记》、陈鼓应《殷海光先生晚年纪事年表(1966—1969)》),聂华苓、徐复观、王晓波等友人学生的纪念文章,以及殷海光晚年与陈鼓应的若干封通信(影印件)等。这些篇章不仅让人对殷海光的人格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反映了他文化观的转变。
出版说明………………………………………………………………………陈鼓应
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代序) …………………………………… 陈鼓应
查良钊先生序
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
病中沉思
论沉默
知识和智慧
论独立思想
鞭子哲学
逻辑经验论的基本缺点
大脑与心灵
古典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
既不进又不退:一个伟大的存在的价值
徐复观
唐君毅
张尚德
陈鼓应——Belied Personality(被误解的人)
病中语录
殷海光先生遗嘱
殷海光遗稿
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
一、中国哲学的特质
二、硏究的途径
殷海光生平
殷海光先生传记 ………………………………………………………… 陈平景
一、一个逃掉的小商店学徒
二、翻译一本厚厚的逻辑书
三、朝向往的地方走
四、回到故乡
五、向后方流
六、像诗篇又像论文的日子
七、不及格的士兵
八、从昆明高原到嘉陵江上
九、金陵回忆
十、飘过海来到台大
殷海光先生晚年纪事年表(1966—1969) ……………………………… 陈鼓应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纪念文存
殷海光——一些旧事 …………………………………………………… 聂华苓
一束玫瑰花
爱情、鲜花、梦想的庄园
罗素、微雨黄昏后
诗人骨子
无价之宝
一头忧郁的白发
痛悼吾敌,痛悼吾友 …………………………………………………… 徐复观
对殷海光先生的忆念 …………………………………………………… 徐复观
悼念殷海光 ……………………………………………………………… 牟润孙
我的朋友殷海光 ………………………………………………………… 许冠三
殷海光与王浩 …………………………………………………………… 居浩然
忆故人,忆斯人 ………………………………………………………… 沈醒园
悼念殷海光兄 …………………………………………………………… 傅乐成
殷海光的最后夜晚 ……………………………………………………… 孟祥森
悼念我的老师殷海光先生 ……………………………………………… 王晓波
琐忆殷海光老师 ………………………………………………………… 叶新云
殷海光先生所留下的——纪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九周年而作 ………… 陈鼓应
一、一个反传统主义者走向非传统主义者
二、对胡适的批评
三、对西化主张的批评
四、美国文明的描述
五、民族认同与同胞爱
六、风骨嶙峋的知识分子
与殷海光师三日游——殷海光先生去世十五周年 …………………… 陈平景
“怎会产生这么贫乏的文明?”
殷师吃的“知名度”
游日月潭遇上宪兵
对被“召见”的回忆
给陈鼓应的信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作者心语:
在为殷先生笔录“病中遗言”时,我发现,以往殷老师所着重的都是知识问题,如今他所关切的是人生或心灵的问题。……他扩大了思想的角度和范围,而伸入人的切身的问题,而透入生命的层域中。渐渐地,他了解到古往今来世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古典的中国文化分子对生活层面,以及心灵的层面都曾作过妥当的安排。
殷先生是位典型的悲剧性的知识分子,终其一生,“遭受着寂寞、凄凉和横逆”。……但现实的挫折并未创伤他的信心。知识分子的时代感,在殷先生的文字中跃动;而在与他的日常交往中,更让我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可以引领青年人从洞穴中穿行,看到阳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