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格致文库:经典悸动
0.00     定价 ¥ 4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7857505
  • 作      者:
    邢小群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格致文库》本套丛书的作者均是当今海内外思想文化界的 学者,知识广博、学养深厚、不仅有话可说,说话到位,而且文笔老辣、独到。

2.内容涉及当下文学、艺术、历史、社会等方方面面,丰富驳杂,成规模,成系统。

3.有如此丰富含量的丛书,市场上极为罕见,不仅填补空白,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4.当今是一个“名人效应”的时代,集聚名人大家,有利于我社品牌形象的树立。

5.当下散文随笔的文风较为浮躁、虚空高蹈,本套丛书力图倡导文风改良。


展开
内容介绍
  《格致文库:经典悸动》分为两个部分经典幕后和阅读悸动。第一部分经典幕后,作者从个案入手,着眼于当代作品的问世、作家成名前后的风风雨雨,探索文学和政治和体制的微妙关系,呈现文学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第一部分的内容均在《名作欣赏》杂志上发表过。第二部分阅读悸动,主要是作者为曾经打动自己的书籍所写的书评,是作者的真实感悟和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格致文库:经典悸动》:
  1951年,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斯大林文学艺术奖,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一件大事。但出版和获奖的过程,却经历了一言难尽的周折。
  出书的曲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玲离开延安到晋察冀参加土改。1946年底来到河北阜平开始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7年10月她刚完成小说初稿的五十四章,就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的批评:农村“土改”要注意反对干部当中的地富思想。农村干部、地方干部有地富思想,我们的作家有没有地富思想啊?我看作家也有地富思想嘛。写雇农家里如何如何脏,地主家里怎么怎么漂亮。彭真虽然没有点名,但丁玲当然能听出这是指她。会后,军队干部蔡树藩问诗人萧三:“丁玲怎么写这种东西?”当时没有复印机,丁玲的手稿一共复写了两份,一份自留,另一份只给两个人看过:主管华北宣传工作的周扬和诗人萧三。丁玲问萧三:你看过我的手稿,是否对外人道及。萧三说没有,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情况。看来,向彭真反映这部小说有问题的,只有周扬了。丁玲很沮丧,只好放下笔,到获鹿县宋村主持“土改”工作。
  周扬为什么对这部小说不满?他没有明说。直到1955年揭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大会上,有人质问丁玲:文采形象的塑造意欲何为?是在讽刺谁骂谁?是不是攻击周扬同志?丁玲才意识到,周扬对小说的不满,是怀疑文采这个人物讽刺了他。其实,小说里文采的原型是丁玲丈夫陈明的一个同事。这个同事看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后,觉得小说的描写是善意的。
  1948年4月底,丁玲住进了位于河北正定的华北联合大学,到6月初将小说定了稿,月中又到西柏坡请胡乔木、艾思奇、萧三、江青、陈伯达等人审阅。丁玲在西柏坡邂逅到彭真,彭真向丁玲做了自我批评,说自己没有看丁玲的书稿,只是听了汇报就批评,是不对的,并表示歉意。当时,已经确定丁玲参加中国妇女代表团,赴匈牙利出席世界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丁玲对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说:“这次妇女代表团出国,团员中有劳动模范,有战斗英雄。我是以中国作家名义参加妇女代表团的,是不是要有一本著作带去才好呢?”胡乔木说:“你是个作家,该带着书出去。”
  萧三夫人甘露回忆:1948年炎夏的一天下午,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请胡乔木、萧三、艾思奇及萧三夫人甘露等人陪毛泽东驱车到离西柏坡二十多里外的地方乘凉。毛泽东问甘露:胡乔木他们在一边谈什么?甘露说:最近丁玲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写张家口附近农村“土改”的。丁玲请他们几个同志看看,提提意见……过了半小时,胡、萧、艾三人来到主席身边,主席问他们讨论得怎么样,乔木同志说:“写得很好,.个别地方修改一下可以发表。”主席说:“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毛泽东说了话,小说就有了通行证。
  据学者龚明德说:1948年8月13日,丁玲在大连和光华书店负责人邵公文正式商谈出书事宜。邵公文与丁玲曾同在延安,光华书店等于东北解放区的三联书店,受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有胡乔木等人的意见,邵公文二话不讲,抓紧安排,几乎是火速拼排。小说9月出版。丁玲11月带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出国。
  ……
展开
目录
经典幕后
《我们夫妇之间》:第一个牺牲品
桑干河上的风波
《青春之歌》:诞生的阵痛
《红旗谱》背后的稿费风波
《海瑞罢官》与郭沫若辞职
《一个和八个》与郭小川的命运
侥幸的“山谷”
王小波的生前身后
记诗人闻捷
阅读悸动
天才需要什么样的土壤
——《束星北档案》随想
“伟大”的时代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家?
——读郭小川的《检讨书》
日记与传记
——读傅国涌的《叶公超传》
筱敏的《女神之名》
文化的差异:中西风马牛
历史性变革和震荡
——《新饿乡纪程》读后
昨天的梦还是明天的梦?
——读小说《廊桥遗梦》
我们为什么要属狼
——读小说《我要属狼》
历史的阅读
——兼议历史小说《紫金山燃烧的时刻》
《思痛录》出版后
多维视角里的乡村现实
——谈《中国在梁庄》
从宏观历史走向微观心理
——读陈明远《文化名人的个性》
失忆年代,文学何为?
——从散文创作到小说创作
《迷冬》印象
有这样一部书稿
我看电影《第十三棵泡桐树》
“极地”的探索者
伯乐、盟主与山头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