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文化、是艺术、是旅行,也是知识。全世界*好的看电影的城市就是巴黎,这个以浪漫著称的都市。巴黎的浪漫不是一朵玫瑰花或一杯红酒,而是它的包容性、独*性以及在某些方面非商业性的追求态度,比如对待电影的态度。
一个爱电影的女人为研究电影来到巴黎。在这里,她走遍所有的艺术电影院,并邂逅了个性独特的影院老板、电影大导、影迷、诗人和艺术家。十余年的沦陷,不同的场景与际遇,构成了她的电影人生……
法国重视艺术电影,巴黎艺术实验电影院不止是单纯的观影空间,更是多元化的艺术场所。一个爱电影的女人在巴黎十年,生活在电影之中。本书中,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了自己在巴黎的电影人生,她在巴黎与艺术影院、电影书店、电影图书馆、影展不期而遇,邂逅了电影大导、影院经理、影迷、艺术家和诗人,也通过和有故事有个性的影院经理的对话,了解并剖析了巴黎电影院的历史与经营的独特创意与策略。
《贝壳与僧侣》首映会
20世纪初期的巴黎是艺术人文的天堂。求新求变的年轻艺术家、对现状不满及主张政治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和拉丁区的诗人作家们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在20世纪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实验电影,集结了艺术家、电影工作者、诗人天马行空的幻想,不拘泥于固有的电影形式与叙事语法,引起保守的法国学术界极大的骚动。一派认为实验电影为不入流的艺术,是文明倒退入蛮荒原始时代的粗野表现;另一派却视其为新世纪新艺术的代表。对立的两派之间冲突愈演愈烈,1928年,终于在乌苏林电影院(Studio des Ursulines)的《贝壳与僧侣》(La Coquille et Le Clergyman)首映会上爆发,写下乌苏林电影院历史性的一页。
由超现实主义诗人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执笔脚本,谢尔曼.杜拉克(Gemaine Dulac)执导的《贝壳与僧侣》首映场,未演先轰动,吸引了无数闻风前来的观众。首映式当晚,观众早已守候在门外,门缝才拉开,观众便争相挤进电影院,然而,令他们迫不及待的却不是台上的好戏。
超现实主义代言人安德列·布列东(André Breton),在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罗伯尔·德斯诺(Robert Desnos)、萨杜尔(Sadoul)及十多位忠诚的门徒的簇拥下,一起来到乌苏林电影院,每个人的眉宇之间都散发出一股迎战巴黎艺术评论界的决心。
观众席鸦雀无声,到处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当银幕上出现《贝壳与僧侣》的片名时,群众立即开始鼓噪。布列东此时站起来,彬彬有礼地向观众大声地宣布:“我已经说过,杜拉克女士是……”身穿黑色披肩斗篷的诗人查理.都.圣西尔(Charles de Saint-Cyr)立刻回道:“这根本是可怕的谣传,我无法忍受人们在我面前污辱女性,侮辱女性的男人是无能者。”席间,一位年轻的观众站起来怒吼着:“老秃驴!去死!”瞬间,场内群情激愤,一场大战已箭在弦上。
年轻观众纷纷起身,摩拳擦掌。另一边,小说家亚历山大.阿努(Alexandre Arnoux)、导演雷内.克莱尔(René Clair)、布列东等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放映大厅,企图缓和场内沸腾的情绪。然而,当布列东等人一出现在外厅,激愤的群众立刻将布列东围起来,一记闷拳扎实地挥打在他的脸上,布列东随之倒下,雷内.克莱尔紧接着惨叫一声,一场大战展开,直到45分钟后,才在鼻青脸肿的亚历山大.阿努与声嘶力竭的电影院经理阿蒙.塔力耶(Armand Tallier)的极力劝阻之下落幕。
第二天,阿蒙.塔力耶收到一封布列东的亲笔信,信纸上沾满了斑驳的血迹。歪歪斜斜的文字显示布列东花费了相当的气力与时间才写完这封信。
从来没有一位戏院老板能够忍受如此激烈的群架,尤其是发生在自己的戏院里,您却不找警察出面干涉,也不试图借由公权驱逐我们,超现实主义全体由衷感激您。
阿蒙.塔力耶之子转述起父亲这段往事,犹如亲身经历,他意犹未尽地继续说着:
实际上,父亲任职电影院经理的这段时期,从未与警察打过交道,倒是电检处与我们有不少的摩擦。父亲常说,这些艺术家实在是“恐怖的孩子”!他还记得首映式那晚,电检处再三强烈地要求我们剪掉派伯斯特(Pabst)的《没有欢乐的街》(La Rue Sans Joie)中某些太过残酷的场景。他不但没有照做,相反,还特别增加了一段字幕:“各位刚才所看到的这一段场景,因电检处的命令,已经被剪掉。”散场之后,应邀出席首映会的电检处处长莫基(Monzie)先生,怒不可遏地斥责他:“从来未曾有人胆敢如此公开地藐视公权。”
自此以后,德莱叶(C. T. Dreyer)的《圣女贞德蒙难记》(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费乔斯(P. Fejos)的《孤独》(Solitude),冯·施特罗海姆(E. Von Stroheim)的《贪婪》(Les Rapaces)等默片经典之作,都陆续地在此上映。乌苏林电影院成为艺术实验电影创作者最忠诚的拥护者。
西班牙皇宫的幽灵
位于十三区与第五区的交界处的皇家港口大道(Bd de Port Royal),因种满栗子树,又名栗树大道,沿着大道往穆芙妲街的方向走,一路上不时可发现一些老旧的木造房子,与20世纪初期的水泥建筑物并肩而立,它们残破的外观与脆弱的结构,相较于不时翻新整修的这些水泥住宅,显得特别触目惊心,没想到在这个被视为巴黎高级住宅区的皇家港口大道上,也有如此的景象!
河边的戏院
直到我日后探访西班牙皇宫影城(Escurial Panorama)以后才得知,就在今日的皇家港口大道与帕斯卡尔街(rue de Pascal)的交叉口,原为比耶夫尔河(Bièvre),昔日这里为巴黎的港口。当时河岸边住的多为皮革商,他们利用这条河流洗涤与染色皮件,然后在岸边曝晒,并利用船只运送这些皮革制品。直到1911年,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将其中一个原本用来停放双轮运货马车的房间改建为戏院,并命名为皇家戏院(Royal Cinéma),此地才有了第一家戏院。
20世纪20年代初,巴黎市政府为了将此区全面改建为商业住宅,在此地大兴土木,不但填埋了整条比耶夫尔河,并在其上搭建楼房,皇家戏院也由当时的平房变成公寓,戏院也翻新了老旧的设备与装潢。
1933年,新主人进驻以后,模仿他心仪的一家尼斯戏院西班牙皇宫风格将其整修成拥有550席的大戏院,并以其命名,成为当时皇家港口大道上最气派的一家戏院。20世纪50年代,宽银幕电影(Cinémascope)的诞生使得戏院的经营出现了困难,因缺乏添购新设备的经费,使得戏院面临无片可放的窘境,戏院老板被迫将其转卖给当时以《珠胎暗结》(Maternité Clandestin, 1953)一片成名的导演尚·顾给(Jean Gourguet)。
电影院里的幽灵
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已经全面进入有声年代,尚.顾给这位默片的捍卫者,却毫不犹豫地以他的电影院作为默片的碉堡。当皇家港口大道上的其他电影院抢着放映好莱坞的明星电影时,他却将茂瑙(Murnau)、佛列兹朗、卓别林、基顿等默片大师的作品,以导演专题的方式在此陆续呈现。
为了就近照顾他心爱的电影院,他甚至买下电影院楼上的公寓作为办公室兼起居间,因起居间与放映厅的上层楼厅为同一层,并且与包厢阳台间仅隔着一扇门,每晚睡觉前,他总是习惯穿着睡衣与拖鞋,从起居间来到阳台,探头查看放映的状况,有时甚至留下来与观众一起欣赏电影。
有一天晚上,电影院映演茂瑙的《吸血鬼》(Nosferatu le Vampire),当电影演到吸血鬼的影子出现在楼梯间的那一幕时,尚.顾给也凑巧出现在阳台,不知情的观众看到楼厅边侧突然出现黑色的阴影,吓得惊声尖叫,以为是电影里的吸血鬼现身。
古典之美
尚.顾给的默片电影院持续到1980年初,因电影观众的普遍流失而面临改建成超级市场的命运,幸好改建马克思·林德电影院的同一批年轻的“疯子”及时现身,才终于挽救了这场危机,并且将上层楼厅分割出来,使之成为第二间放映厅。
这批人对电影的要求很干脆,除了教学电影与意识形态的电影外,什么样的节目都好!结果他们在中午放映玛格丽特·莒哈丝的实验电影,下午放映好莱坞电影,紧接着是伍迪.艾伦的作品,晚上则安排冯.施特罗海姆(Von Stroheim)的影片与诗人雷欧·费雷(Léo Ferré)的钢琴伴奏。
自此以后,西班牙皇宫又几度易主,但是电影院的实验精神与好莱坞经典电影并存的风格却被保留下来,也因为如此,当我在售票亭内瞥见伍迪.艾伦的立身素描像时并不意外,因为17年来,伍迪.艾伦的作品部部皆在此地放映,并且每次上映,必定轰动!几乎变成电影院的护身符。然而,吸引观众前来的,却不仅是伍迪.艾伦的作品,而是西班牙皇宫让人醉心的美。
自20世纪30年代起即未曾变动过内部陈设的西班牙皇宫,其深红色的天鹅绒包裹的墙壁与地板,以镜窗装点的螺旋状楼梯与大厅,使得它的美犹如艳光四射的贵妇人,集雍容华贵与古典浪漫于一身,让所有曾经来此观影的观众,都不得不为她的绝代风华惊艳。
10岁起即在此观赏电影的老祖母茱丽(Julie)虽然早已移居巴黎郊区,却依旧喜欢来此,因为她永远不能忘记在此观赏《乱世佳人》的体验!若非西班牙皇宫独树一帜的古典美让她产生时光倒流的感觉,《乱世佳人》也不会带给她如此强烈的震撼。也因为这绝无仅有的观影体验,西班牙皇宫在历经岁月蹉跎后依然能够存活下来,为艺术电影的未来继续奋斗。
目录
CONTENTS
1 作者序——人文·艺术·电影院
001 人文艺术篇 Culture & Art
002 反射咖啡馆
004 宝塔的爱情故事
008 《贝壳与僧侣》首映会
011 香坡的放映间
012 西蒙·西蒙西的最爱
015 拉丁区戏院的影迷
017 巴黎首座电影院
020 电影图书馆与安德烈·马勒侯
025 电视概论影展
027 巴黎电影节
030 60元的电影节
032 电影杂志
034 影片信息手册
036 世界第一的电影书店
037 东西古今并陈的电影广告牌
040 从无声到有声
042 电影院招牌
044 乞食电影艺廊
047 电影海报历史博物馆
050 向文德斯致敬的时光电影书店
053 最成功的电影广告
055 开拍的Logo
057 电影院篇 Cinéma
058 拉丁区的艺术实验电影院
058 佳龙得的洛基恐怖秀
062 哈辛的周五午夜场
064 特吕弗的电影院 香坡
066 雅克·塔蒂的百岁生日
068 戈达尔的电影院 拉丁区
072 沙特的英雄馆
076 五月影院 3卢森堡
078 浴火重生的圣米榭空间
082 电影梦想家的圣安德雷艺术
087 抢救圣杰曼都雷电影院
091 最古老的电影院 乌苏林
093 菜市场里的电影院 木剑
096 拉丁区外的艺术实验电影院
096 艺术实验中心 夜祷
100 重返人间的幽灵电影院 布拉迪
105 色情电影院的故事 巴黎电影群岛
108 实验短片电影院 交替
110 第二人生的起点 仓库
114 导演的电影院
119 异国风情电影院
120 东方电影院 宝塔
124 充满拉丁风味的拉丁娜
129 黑色文化电影院 他方影像
132 香榭丽舍的艺术实验电影院
132 怀旧电影院 马克马翁
136 巴尔扎克的感官飨宴
140 爱丽舍林肯的美好年代
143 巴黎最美的电影院
143 蒙马特的二十八号摄影棚
150 意大利喜剧丑角的克劳德-尚·菲利普
影迷俱乐部
154 马克思·林德的梦想
159 西班牙皇宫的幽灵
163 多厅影城
163 艺术电影的教父 MK2
168 UGC Ciné-Cité多厅院影城的影响
171 非营利的影像中心
171 影迷的圣地 法国电影资料馆
176 小城市公园里的露天电影节
179 美术馆里的电影院 蓬皮杜影院
182 巴黎电影教育中心 影像论坛
189 附录
190 艺术实验电影的旗手 CNC
193 奖助新锐导演的机构 AFCAE
195 艺术实验电影的观众
198 巴黎电影地图
203 关于彭怡平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