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婴童经济4.0
0.00     定价 ¥ 5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67821
  • 作      者:
    孙亚彬,孙科炎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孙亚彬,产业经济学者,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特聘专家。拥有20多年产业研究和管理咨询经验,先后咨询辅导过星辉娱乐、奥林巴斯、贝丽可、秋水伊人、法恩莎等数十家企业。自2014年起专注于玩具和婴童产业经济研究,协助运作该行业精英学院,参与编写2016年度《中玩协年度产业报告》。

  孙科炎,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委员,中国职教学会德工委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职通线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产业研究者,管理学研究者,企业经营实践者,擅长从宏观大视野出发去发现、剖析和解决问题。主要研究产业发展和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采访了数十家婴童企业,分析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对婴童产业的共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后的成果,本书能够帮助广大从业者真正看清婴童产业的本质、现状、问题和未来,从而最终服务于产业及企业的决策和实践。
  婴童产业是个怎样的产业?婴童产业的未来会怎样?婴童产业以及身在其中的婴童企业应该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本书分别从产业性质、产业前景、产业生态、企业经营、能力建设、生存战略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
  本书适合婴童产业从业者,特别是婴童企业经营者和婴童领域创业者阅读和使用。同时,也适合婴童产业研究者参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观念经济
  学习和研究一个产业,进而洞察和捕获产业中的机遇,首先必须弄明白的问题就是:这个产业的性质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这个产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产业,是什么决定了这个产业的变化和发展。产业性质是研究一个产业的钥匙,偏离产业性质往往就会导致不得其门而入。
  对于婴童产业,我们研究发现:育儿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始终驱动着婴童产业的不断变化和向前发展。可以说,婴童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由育儿观念驱动的经济业态,因此,我们把婴童产业的性质定义为“观念经济”。
  深度思考
  婴童产业变化和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
  人们购买婴童用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如何洞察婴童产业潜藏的巨大市场空间?
  为什么婴童用品要先卖观念后卖产品?
  第1节 观念驱动
  一个产业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受到市场、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要素的影响,它们是产业共同的驱动力。但是就某个时期来说,总有某个要素作为核心驱动力,起着主导作用。比如,就当前阶段而言,房地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IT行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搞房地产的如果不了解国家政策,搞IT的如果不能敏锐捕捉到技术趋势,在竞争中败北几乎是必然。
  对于婴童产业来说,有三个主要的影响要素: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育儿观念。就当前阶段而言,育儿观念是核心驱动力。比如,正是“有利于学步”的育儿观念,促成了学步车的大卖;之后,“有利于学步”的育儿观念被证伪,学步车又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可谓,成也观念,败也观念。
  1.观念是核心驱动力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育儿观念这三大影响要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驱动着行业的更迭和兴衰,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成败。
  三大主要驱动要素
  我们先来通过具体的婴童产品—安全座椅在中国的普及过程,看看这三大影响要素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安全座椅的普及率高达95%;但在中国,直到2014年这一数字只是5%。事实上,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是: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85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伤于交通事故,也就是说每小时就有2名儿童遭遇交通死伤。而安全座椅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残酷的现状。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安全座椅直到2011年才突破了年销售量10万台。直到2012年7月,《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颁布,加上公益广告大范围播出后,儿童安全座椅的销量才得以快速提升。
  为什么同样是急需的安全座椅,在中西方其普及率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安全座椅的推广和普及在中国如此缓慢?《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颁布和广告宣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安全座椅要安装在家庭汽车上。因此,家庭汽车的普及程度直接决定了安全座椅的市场空间大小。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从2008年后才开始大规模购买家庭汽车。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从2001年到2008年,安全座椅的销量受困于家庭汽车的普及,而家庭汽车的普及本质上则是经济因素;从2009年到2011年,中国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家庭汽车快速普及,技术进步使得安全座椅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一些先知先觉的消费者开始购买安全座椅。但是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尚缺乏安全意识,使得安全座椅的销量在这一阶段还不可能取得特别大的突破;而2012年之后,随着《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颁布和广告宣传的轰炸,中国消费者从观念上才真正接受了安全座椅,其销量也迎来了快速增长。安全座椅在中国的普及过程,正是经济、技术和观念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经济、技术和观念对婴童产业的影响各有侧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婴童产业的发展提供潜在购买力,它决定了消费者“能否买得起”;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婴童产业的发展提供潜在产品,它决定了企业“能否生产出来”;育儿观念的变化为婴童产业的发展提供风向标,它反映了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需求走向。
  接下来我们扩展开来,结合中国社会的整体情况看一下经济、技术和观念对婴童产业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还非常匮乏,父母对婴童的态度基本上还停留在“养活”的层面。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购买力水平和制造业水平快速提高,逐渐出现了婴童用品和玩具行业,并且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婴童产业尚不成熟。发展到2011年,我国人均DGP达到35?083元人民币,达到5?000美元以上。按照国际惯例,婴童产业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发展阶段,我们正式进入了婴童经济。之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础已经具备,人们的育儿观念开始成为婴童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在2011年之前就已经达到了人均GDP5?000美元的水平;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421”型的,传统观念使得家庭舍得为孩子多投入,因此,我们判断婴童经济的大环境可能早在2011年就已经具备。
  总之,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中国最晚于2011年就已经具备了婴童经济的基本环境,未来育儿观念将成为婴童产业的主要驱动因素。
  育儿观念居于主导
  通过磨牙棒这一款具体的婴童产品,我们可以来感受一下育儿观念的巨大影响。
  曾几何时,父母都是拒绝婴幼儿“吃手”的,因为在父母以往的观念里认为“吃手”不卫生。为了防止小宝宝“吃手”,父母甚至刻意把衣袖加长。然而,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研究成果发现,婴幼儿都有个“口欲期”,他们用嘴巴探索世界,吮吸、啃咬、咀嚼、舔舐都是婴幼儿形成自我意识的有效方式,父母不要去阻止他们的这种行为。父母们慢慢地接受了这一观念,但是父母们确实担心病从口入,因此,基于科技的进步,婴童产业中出现了磨牙棒这一产品细分市场。至于为什么有人选择英国原装的Bickiepegs磨牙棒,而有人选择国产的磨牙棒,则是购物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在发挥作用了。
  ……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