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般指的是民营资本,其与国家资本和外国资本处于不同的结构序列。但因为在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对经济所起的作用特别大,讲那个时段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能离开政府,所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也对政府投资、政府经济政策等诸多方面作了一些讨论,考察政府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或者民族资本主义与政府的关系。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止的这10年有时被经济史学界的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1936年被公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年。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研究表明,这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市场为主,政府所起作用有限;后期主要是世界经济大萧条开始波及中国,国民政府的作用凸显,在“统制经济”和“发达国家资本,限制私人资本”的口号下,大力推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府成为投资的主体,并对经济实施力度越来越大的控制。根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作者的研究,全面抗战前10年的中国经济出现过两次发展高峰,一次是在1931年,另一次是在1936年。1931年的发展高峰是市场主导的结果,而1936年的高峰则带有浓重的政府色彩。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尽可能多地从侧面展示和论述这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变化、政府政策、金融业变迁、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还缺少很多内容,如农业、在华外资等,有的手头正在做,留待以后出书时补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