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0.00     定价 ¥ 39.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70821
  • 作      者:
    李存山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存山,1951年生于北京市。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获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 200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并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哲学、儒家文化的研究,著有《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商鞅评传——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中华文化通志•哲学志》《智慧之门•老子》《中国传统哲学纲要》《气论与仁学》《新三字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皆与之从游。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儒的“内圣”与“外王”是相贯通的。南宋理学时代,与其称为“后王安石时代”,不如称为“后范仲淹时代”。
展开
精彩书摘
钱穆先生论两宋学术云:“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明末之东林而始竭。”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此处所说的“两端”,亦有体有用,即以“经义”为体,以“政令”为用;“书院”者,即教授此“明体达用”之学也。
《宋元学案》托始于“安定学案”,安定(胡瑗)“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其教人之法,科条纤悉具备,立经义、治事二斋”。其“经义”即体也,其“治事”则用也。按安定门下高弟刘彝所说:“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宋元学案·安定学案》)此种治学精神的确立,以及宋代书院的兴起,实本之于范仲淹。宋学精神中的“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王安石)而止,其亦创自范仲淹。
《宋元学案·序录》云:“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为然。”又云:“晦翁推原学术,安定、泰山而外,高平范魏公其一也。高平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钱穆先生亦云:“言宋学之兴,必推本于安定、泰山,盖至是而师道立,学者兴,乃为宋学先河。”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2页。泰山(孙复)门下有徂徕(石介),后世尊称安定、泰山、徂徕为“宋初三先生”。此“宋初三先生”与范仲淹的关系,亦如钱穆先生所说:“安定同时有范仲淹希文,即聘安定为苏州教授者。泰山孙明复亦希文在睢阳掌学时所激厉索游孙秀才也。安定、泰山、徂徕三人,既先后游希文门,而江西李泰伯,希文知润县,亦罗致教授郡学。” 同上书,3页。观此可知,高平(范仲淹,字希文)并非“安定、泰山而外”的另一支,“宋初三先生”能为宋学之先河,实得力于范仲淹的延聘、推荐和激励。李泰伯(觏)之学,与王安石有相近处,亦得到范仲淹的奖掖提携。王安石在为范仲淹所作祭文中,称其为“一世之师”(《王安石全集》卷八十五《祭范颍州文》)。
《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欧阳修在范仲淹遭罢贬时即慨然指出:“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班行中无与比者,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范文正公集·年谱》,又见《居士外集》卷十七《与高司谏书》,其中“立朝有本末”相当于说“立朝有体用”,胡瑗的“明体达用”思想本之于范仲淹。)吕中有谓:“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宋大事记讲义》卷十)朱熹亦称赞范仲淹:“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范文正公集》附录《诸贤赞颂论疏》)“范文正杰出之才”,“至范文正时便大厉名节,振作士气,故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朱子语类》卷一二九)。由以上所引可知,范仲淹实为开创宋学精神的第一人物。
展开
目录
目录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
范仲淹与宋学之开端
范仲淹与胡瑗的教育思想
宋学与《宋论》——兼评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