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当代台湾电影史纲(1979-2016)
0.00     定价 ¥ 9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7303
  • 作      者:
    吴涤非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涤非,1963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当代华语电影探索》《当香港电影史(1979-2003)》《影像纵横谈》《新世纪华语电影艺术流变(2000-2009)》《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等。另有论文、译文、评论等文章200篇,散见于各种报刊书籍之中。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台湾电影史纲(1979-2016)》分上下两卷,主要探讨台湾电影自1979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和美学特征。卷上以时间为线索,追踪其几十年来的脉络与潮流。卷下则选取各时期共12位有代表性的导演,深入考察其风格特色与文化内涵。通过上下两卷的相互配合,力求比较全面而完整地展现当代台湾电影的独特风景。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台湾电影史纲(1979-2016)》:
  1983年,中影又推出了由侯孝贤、曾壮祥、万仁执导的三段式影片《儿子的大玩偶》。其中《苹果的滋味》一段因涉及台湾社会对美国的高度依赖,遭人密报国民党中央“文工会”,要求删减,而“文工会”命令中影对此做出修改,从而引发舆论哗然,即著名的“削苹果事件”。最终,在媒体的压力下,影片未做改动,以原版上映。此一事件,引发许多本不关心台片的知识分子和大专学生的关注,从而成为新电影的支持者。
  同年,中影与万年青公司合作,拍摄了陈坤厚导演的《小毕的故事》。影片讲述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在台湾创下1300万元新台币的高票房①,并获第20届台湾金马奖之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剧情片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西班牙希洪国际少年电影节之最佳影片奖。此外,中影还与新艺城公司合作,共同制作了杨德昌导演的《海滩的一天》。该片具备浓郁的现代主义风格,人物众多,思想深邃,同时票房亦佳,并获美国休斯敦影展金牌奖和第28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本年度重要的新电影作品,还有王童的《看海的日子》以及虞戡平的《搭错车》。前者描述不幸沦落风尘的女子与命运的抗争,其台北票房为2300万元新台币②,同时获得第20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后者则讲述一个退伍老兵与其养女之间的动人故事,影片台北票房高达4000万元新台币③,并获第20届台湾金马奖之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原著音乐奖、最佳电影插曲和最佳录音奖。此外,该片在中国大陆也颇受观众追捧,其片中插曲更是被广泛传唱。
  不过,这一年里,也有几部新电影作品票房不佳,比如柯一正的《带剑的小孩》、张毅的《野雀高飞》和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等。但《风柜来的人》后来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影展之最佳影片奖,又引发对该片的重新评价。
  由于《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搭错车》等影片在票房、口碑方面的双丰收以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新电影在这一年里达到了一个高峰。
  1984年,陶德辰的《单车与我》、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李佑宁的《老莫的第二个春天》、陈坤厚的《小爸爸的天空》、王童的《策马入林》、曾壮祥的《雾里的笛声》、柯一正的《我爱玛丽》、张毅的《玉卿嫂》、万仁的《油麻菜籽》等多部新电影作品陆续推出,在主题、题材、风格方面,又有新的拓展。
  其中,《老莫的第二个春天》讲述退伍老兵与山地高山族少女之间的买卖婚姻,口碑与票房俱佳,并获第21届台湾金马奖之最佳剧情片奖与最佳原著剧本奖。《油麻菜籽》描写妇女两代人20年来的人生际遇,颇具思想与情感深度。影片获第21届台湾金马奖之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女配角奖。而《玉卿嫂》则涉及一个中年寡妇的爱情悲剧,具有浓郁的古典美。影片获第21届台湾金马奖之最佳童星奖、最佳原作音乐奖和最佳录音奖。
  上述三部影片,都是新电影时期的重要作品。
  1985年,新电影达到了其问世以来的最高峰。侯孝贤的《童年往事》、陈坤厚的《结婚》与《最想念的季节》、杨德昌的《青梅竹马》、万仁的《超级市民》、张毅的《我这样过了一生》、李佑宁的《竹篱笆外的春天》、虞戡平的《台北神话》、麦大杰的《国四英雄传》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都在这一年里诞生。其对台湾历史与现实的刻画,也再次显示出令人赞叹的深度、广度以及不同凡响。这些影片大多受到了金马奖的肯定,并且几乎囊括了当年的全部奖项。
  ……
展开
目录
卷上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新电影及其他
第二章 台湾新电影(上)
第三章 台湾新电影(下)
第四章 新电影之外的其他作品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危机与作者电影
第六章 作者电影(上)
第七章 作者电影(下)
第八章 商业电影
第九章 21世纪的17年:从谷底到复兴
第十章 知名导演的创作
第十一章 新世代的崛起(上)
第十二章 新世代的崛起(下)

卷下
第十三章 侯孝贤:冷峻、从容的电影诗人
第十四章 陈坤厚:宽容、敦厚的作者
第十五章 杨德昌:思想家与艺术家
第十六章 王童:历史、现实和台湾
第十七章 张艾嘉:呈现女性世界中的人物和风景
第十八章 李安:融汇中西纵横天下
第十九章 蔡明亮:影像世界中孤独的探寻者
第二十章 张作骥:面对残酷而宿命的人生
第二十一章 林正盛:为青春和成长而歌唱
第二十二章 郑文堂: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第二十三章 钮承泽:书写百味人生
第二十四章 魏德圣:见证21世纪台湾电影的复兴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