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一代廉吏青文胜传
0.00     定价 ¥ 4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239889
  • 作      者:
    青义学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根据《惠烈录》记载,全书中汇编刻印了明、清两朝从皇帝、中央六部三司至省、州府知县等共有387位衙门官员的崇敬,并提写了《叙》《跋》《传》《记》《赋论》《题词》和《文移》等全书共有七百多页。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代廉吏青文胜传》: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初创到清末至今,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中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不仅选拔了大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英人才,而且留下了大量的科举文献,包括各种进士登科录、进士题名录、会试录、乡试录、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等公务员招考,这些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通过科举而仕宦的官僚士大夫的出身、籍贯和家庭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朱元璋草莽出身,对那些有文化的衣冠之族感到害怕,开国之初,就立下了“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的目标,试图通过一场科举定乾坤,使士人都走上为明王朝效力的路途,有所谓“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的说法。于是继元朝科举之弊后,科举制度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并日趋完善、走向成熟。
  洪武三年八月,新王朝举行了第一次科举。在全国各直隶、省举行乡试,洪武四年二月,在南京举行首科会试,录取进士120名。连同各省的举人,立即予以授官。这是明朝科举取士的先声,随着这次科举也诞生了《明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这部文献。
  洪武三年(1370),全国各省举行乡试,洪武四年二月,在南京举行会试,青文胜的父亲仁公于元至正初考取进士,授予四川省夔州府知府官职。朱明大一统后原职留用,后因病辞官在家养病。年青的青文胜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教导下,谨尊祖训、家训;“做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官:为官一方,造福为民;为子:以孝为先,尊老爱幼;为臣:忠君爱国,勤政为民”。他耳闻目睹了民间百姓的疾苦,哪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地方豪绅鱼肉百姓、横行乡里,一个个为富不仁,使穷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改变民众的疾苦,只有两种,一是有钱、二是有权;钱,自身虽说是衣食无忧,要改变这种状况自己是无能为力;权,也对,他想只要有了权就可以做维护百姓的守护“神”。现在朝庭正兴科举制度,为了百姓和国家,立志一定要发奋苦读,寄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早日高中,当一官半职,保护黎民百姓们应有的权利,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青文胜从小聪慧过人,在私塾学堂读书时,有一帮纨绔子弟,仗着家里有钱有势仗势欺人,欺压哪些穿戴破旧衣裳的学友们,在课堂之上有私塾先生压着他们不敢,可是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自然而然地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同学结伴走在一起,哪些纨绔子弟也是结伴而行,骂他们是小叫花子,穷光蛋,身上有屎臭……等贬低人格的语言侮辱他们。青文胜看在眼里,心想他们都是些欺善怕恶之辈,又不好得罪他们,又要治一治杀杀他们的威风……,怎样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呢?福人们福有理,可是穷人们也穷有理呀。
  每年的金秋八月,在私塾放学回家的乡间小路两边的柑树、橘树……等果树枝头,都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轻风一吹,果实的飘摇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果香,回味让人馋涎欲滴,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说:“好香啊”,有些馋嘴同学说:“真想吃上一口”。
  哪些纨绔子弟,总是经不住果香的诱惑,有人提出“摘一个偿一偿看”。
  其他人都说:“好,摘一个吃”。
  之后几个人一拥而上,他们不管不顾农夫们好好地篱笆,把它扯乱将哪些竹竿到处丢弃,把地里的庄稼也踩死了一大片,橘树上的橘子也所剩无几……。
  ……
展开
目录
1、读原国务总理熊希龄墓表撰文与龙阳县志
1.1 读原国务总理熊希龄墓表撰文
1.2 读龙阳县志
1.2.1 修建《惠烈祠》
1.2.2 青文胜《上朱元璋疏》
1.2.3 明《忠惠录》疏请改为《惠烈》
1.3 读《中国历史名人别传录》——[惠烈录]

2、青公爱民,邑诸父老跽呈《惠烈录》求《叙》

3、明、清部分官员题词、跋、字表敬意
3.1 序江南常州赵申乔书
3.2 惠烈青公传江东之书
3.3 青公祠记薛敬
3.4 论青公事欧阳恂
3.5 书青尉事张治具
3.6 忠孝堂记史舜赞
3.7 祭惠烈青公文陈贤才
3.8 吊青忠惠涂钩
3.9 吊青忠惠马希龙
3.10 青惠列公传项珍
3.11 青公祠叶元祺
3.12 青公祠郑光关
3.13 题惠烈祠甘为霖
3.14 前题郭子章
3.15 读《惠烈录》刘之龙
3.16 前题龚亭
3.17 前题刘常
3.18 过青公祠蔡某某
3.19 前题黄豫
3.20 前题杨希颜
3.21 前题陈省
3.22 青尉祠陈洪谟
3.23 吊青祠夏邦谟
3.24 前题张禄
3.25 前题史汉
3.26 青惠烈祠五首王世元
3.27 青尉祠五首陆戤
3.28 青尉祠刘宪
3.29 又周凤
……

4、青年文胜初显才知
5、考中贡生,钦命龙阳典史
6、筑坝建障,变害成宝为民造福
7、晓之以理,巧解民间纠纷
8、施良策,巧断杀人案
9、巧用法律逻辑,知破案中案
10、惩恶扬善,保黎民平安
11、反贪污造字牌,百姓以纸牌认字
12、拒收银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3、遇水灾,与民相怜发明脚踏水槎
14、遇天灾,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百姓冤死
15、回家省亲,岳阳转道上南京
16、诣阙上疏,南京街上遇乡亲
17、为民请命,鼓楼“生谏”三击登闻鼓
18、难见圣面,表赤诚为百姓生而“尸谏”
19、惊圣驾,赠封谥誉《一点丹心全赤子》
20、朱元璋急遗钦差,赶赴龙阳查勘灾情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