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寻找”故事:纪录片的选题
对于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大量可能拍摄的线索中判断什么是好题材。好题材实际上是那些具有较高的内在价值的题材,其内在价值可能体现在题材蕴含的信息量、审美价值以及受众吸引力等等。
2.1 什么样的选题有“价值”?
对于纪录片创作而言,选择好的题材是成功的基础。“选定了一个好的题材等于纪录片的创作成功了一半”这一观点深得诸多纪录片编导的认同。
2.1.1 值得拍摄
纪录片界有一句话,叫做“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题材是值得拍摄的。我们说纪录片是以图像编撰的历史,它的首要功能是记录。所以在判断纪录片题材的价值时,首先要分析题材记录的对象知识含量的多寡以及是否具备历史性意义。题材有历史性价值和信息含量,对于纪录片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题材的历史性和知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纵观人类发展史,其中不乏刻骨铭心、让人伤痛的战争灾难,也不乏惊心动魄、令人心驰神往的科技突破与运动瞬间,这些都具有历史性和知识性,记录历史能够帮助人类自我反省,同时也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美好的影像和记忆。曾获奥斯卡佳纪录片奖,并被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称为“异常美妙和动人的一部影片”的《“康一蒂基号”历险记》,就记录了挪威航海家托尔·海尔达尔及其同伴,乘坐一条自制的小木筏,从南美秘鲁出发,横渡太平洋,抵达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全部航行过程。影片记录了人类征服自我、挑战自然的勇气和毅力,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其他诸如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事件,比如第1次核爆炸的过程,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瞬间等,还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比如游泳横渡海洋,徒步到达南极,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等。像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从未有过或者打破历史常规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
我国纪录片史上曾经出现过《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大战海南岛》、《解放西藏大军行》、《新中国的诞生》《长征·生命的歌》、《让历史告诉未来》、《解放》、《较量》等一批反映中国历史或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录片;还有一批表现伟人事迹的纪录片,比如《周恩来外交风云》、《邓小平》等;还有展现当代社会变迁和风貌的纪录片,如《香港沧桑》、《澳门岁月》、《挥师三江》、《中华之门》等。前一类题材的纪录片,是对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历程的真实反映,这些题材所留下的历史烙印已经深深烙入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心中,对我们铭记历史、反思当下、展望未来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伊文思说过一句话:“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即使不是以往的历史事件,其历史文献价值也可能极为重要。后一类客观记录当下发生重大事件的纪录片同样如此,这种客观而真实的记录,不仅对当代人,而且对后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当今的时代注重知识、注重科技,时代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知识含量的因素。例如《周庄系列》不仅介绍了周庄的地理风貌和秀丽的江南小镇景色,同时也介绍了曾经在周庄居住过的名人,以及与周庄相关的历史上发生过的故事和事件。独特的地点、独特的文化形态、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不寻常的事件,凸显出影片的拍摄价值。地理知识的介绍加上历史故事的呈现,加重了影片本身的信息含量,也为影片的内涵和丰富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类似的还有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制作的纪录片《庐山风云》,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还有一些纪录片比如《欢乐的新疆》、《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蜀道》、《唐蕃古道》、《黄金之路》、《沙与海》等等,影片本身就是介绍人文地理知识,在不长的篇幅里知识含量相对更高。同样,很多纪录片反映了人类科技进步的过程,比如我们在央视《科技博览》栏目上看到的许多纪录短片,就属于这种知识介绍型,在这类具有知识性的题材中,信息量是判断题本价值的主要尺度和评价标准。
链接:时代与价值,是指纪录片的选题无论大小都必须能够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与
特征:甚至切中时代的隐痛与矛盾,直达社会的本质。纪录片常被称为“一个国
家的相册”,就是要求纪录片能够记录时代、记录历史。
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的。没有审美感受,艺术的创造和其他环节就很难形成。正是在审美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创作出艺术作品来。
——列夫·托尔斯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