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市场决定视角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05468
  • 作      者:
    王伟,秦伟新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市场决定视角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研究》按照“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经验借鉴→体制构建”的研究思路,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历史检验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系统和多种计量联合检验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基于市场决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理论分析范式创新、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效率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市场决定与“三行一保”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和机制创新、国家治理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国外政策性金融组织理论与实践发展、推进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方案选择与对策等七大核心内容方面,立足市场决定视野,跨学科创新性地研究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2)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运行模式的研究。
  首先是分权模式。奥斯卡-兰格( 1936,1937)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或者经济的均衡条件:一是消费选择自由,从而实现了消费市场的均衡(包括了政府、集体等社会化消费部门的消费行为),而消费者的收入由劳动服务收入和社会分红(即个人在社会所有资本和自然资源得到收入中的份额)两部分组成;二是职业选择自由,从而实现了劳动市场的均衡;三是生产经理(即公共官员)确定生产决策(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生产规模)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用可能最好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偏好,其中,生产要素组合由要素间相等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生产规模由边际成本与产品价格相等决定;四是社会分红和积累率由中央计划机构决定,并使全体人口的总福利最大,其中社会分红分配必须不去干扰劳动服务在不同产业和职业之间的最优分配,集体积累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资本形成的主要形式。①
  其次是集权模式。计划管理和市场机制与经济决策的集权和分权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把计划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或者说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最优范围和边界到底在哪里。费·布鲁斯( 1961)概括地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决策分为三类:一是根本性的宏观经济决策,通常由中央一级直接做出;二是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关于个人消费结构和个人劳动的决策,通常是由分散的市场机制来实现;三是其他的经济决策,并就此类经济决策重点进行了集权和分权的界限讨论。②对此模式,波兰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利影响:一是生产缺乏灵活性;二是生产成本过高,而且生产计划错误分配;三是企业和部门缺乏自主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等重视不足;四是削弱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五是国家机构和经济机构的官僚化。①
  最后是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布鲁斯的分权模式。布鲁斯的分权模式,就纯粹的运行原则来讲,实际上是包含市场机制在内的计划经济模式,就经济决策而言,是按照中央一级和社会化企业或按类似原则组织的企业联合体等两级体制分级做出的。其中,中央一级主要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和最重要的投资方向领域进行直接决策,而除此之外的一切经济决策都是在中央权力机关建立的总框架内直接由企业做出的,企业决策自由的标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赢利原则。两者的关系是:一方面,中央一级的计划是以总量形式包括了企业计划的诸多重要问题,但该计划既不只是各企业计划的简单综合,也不是微观决策的消极的被动的预先安排,而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等影响之后,自主地制定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决策的计划不是中央计划的一个形式上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比中央计划过分具体的要素,也不必无条件地与中央计划相一致。支持分权模式的论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与集权模式相比,分权模式中的市场机制能够使供给结构灵活地适应有效需求结构;二是企业自主决策使得实现既定收益的消耗降到最低;三是特别强调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衡;四是保证中央一级的计划活动有合适的条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组织问题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基于市场决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理论分析范式
第一节 市场决定及相关理论
第二节 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演进及评析
第三节 市场决定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理论范畴的界定
第四节 基于市场决定的新政策性金融观

第三章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效率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体制演进及效率分析方法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社会合理性分析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济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市场决定与“三行一保”的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 市场决定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动因与目标模式
第二节 市场决定下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动因与目标模式
第三节 市场决定下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动因与目标模式
第四节 市场决定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动因与目标模式

第五章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国家治理机制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国家治理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依法治国与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先行
第三节 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与补偿机制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外部差别监管体制的构建

第六章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计
第五节 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说明

第七章 国外政策性金融组织理论与实践发展
第一节 国外政策性金融组织的基本理论思想
第二节 国外政策性金融组织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最新动向
第三节 启示与借鉴

第八章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的政策选择及建议
第一节 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态势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不同方案的比较和评析
第三节 改革和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

附录一 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有效性调查问卷(政策性金融机构填写)
附录二 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有效性调查问卷(中小微企业填写)
附录三 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有效性调查问卷(居民填写)
附录四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预选调查问卷
附录五 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计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