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质量变革:中国100家优秀上市公司之消费升级篇/高质量变革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6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623380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与100家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探寻中国企业家的所思所想。

2.洞察战略布局,紧抓市场风口;拓展财经视野,把握未来趋势。

3.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报道集结。


展开
作者简介

何伟


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报道由证券时报策划组织,该组报道历时9个月,其策划者与组织者足迹遍布国内20多个省区,面对面采访了中国100家优秀上市公司的高管。“高质量变革系列丛书”就是在这100家上市公司采访稿的基础之上,重新编辑整理而成的。本套丛书分为“价值中坚篇”“消费升级篇”“新兴成长篇”三篇。
  本套丛书尤其突出“变革”的主题,强调上市公司正在发生或将要垄生的变化,以期让读者更为全面和清晰地把握上市公司未来的趋势,为读者拓展财经视野和丰富知识储备助一臂之力。
  “消费升级篇”主要选取了青岛海尔、格力电器、广汽集团、华东医药、伊利股份……这些代表着中国家电、汽车、医药等消费领域的龙头拿企业。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这些有代表性的消费类股票,将成为A股市场一道别样的风景。
展开
精彩书摘
  《高质量变革:中国100家优秀上市公司之消费升级篇/高质量变革系列丛书》:
  青岛海尔:打造智慧家庭“中国样板”
  证券时报记者岳薇崔晓丽
  青岛海尔董事长梁海山说:“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希望成为一个引领者,至少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然后引领这个时代。”
  你在智慧空调场景下,空调会迅速调整到你最习惯的舒适环境;在智慧厨房场景下,冰箱会告诉你里面的食材储备情况,而且会根据你的健康体重等指数,主动根据已有的食材推荐菜谱;菜谱选定后,会同时发送给灶具、烟机,它们会据此自动选择调节火力、温度和抽吸风力……
  这只是海尔智慧家庭全景系统的几个例子。2018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在8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首次向世界呈现出家电产业全然不同的方向:基于全新物联网概念和整套智慧家电成果的161个智慧家庭生活场景。
  这是物联网时代下青岛海尔的一个全新缩影。30多年来,青岛海尔从一家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从一家单一的冰箱小厂拓展到覆盖白电全品类的大企业。海尔人反复强调:青岛海尔早已不仅仅是一家家电企业,我们的努力是正在发生的未来——打造互联网时代智慧生活、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企业。
  30余年大浪淘沙
  30余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激荡能在青岛海尔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缩影。海尔人说,海尔的创业是从1984年开始的。这一年,青岛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连续换了三任厂长,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在这家集体所有制小厂里,工人们在大冬天把木制的窗户拆下来当柴烧取暖,整顿后的管理规定里赫然有一条——“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青岛海尔就这样起步了。
  1985年的一天,青岛电冰箱总厂把76台存在各种缺陷的冰箱统统砸掉了,这一砸砸出了品牌。
  1985年,中国电冰箱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新增200多家冰箱厂,仅浙江就有60多家。抢购风使厂家加大产量,但产品质量却出现问题。1988年,国内电冰箱总产量达757.6万台,海尔品牌当年产量15.2万台,占2%的市场份额,拿到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枚质量金牌。
  青岛海尔董事长梁海山回忆说:“青岛海尔发展的最初阶段就是创质量的品牌阶段。那个时候品牌的差异化就是靠质量,在同行都不关注质量的时候,我们确定了质量为本的策略。”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市锣。1993年,青岛海尔成为山东省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3.69亿元。
  进入2000年,不少耳熟能详的国产家电品牌先后销声匿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有竞争力的彩电品牌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50多个逐渐减少到10个左右,空调从110个减少到8个,冰箱从75个减少到10个,洗衣机从80个减少到了7个。
  海尔却在这个大浪淘沙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20世纪90年代,张瑞敏率先在国内家电业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当时不少家电业同行、媒体、专家不赞同多元化,家电业的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但青岛海尔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跨行业、跨地区兼并了国内18家亏损企业。
  走出去“与狼共舞”
  青岛海尔在国内市场扩张兼并的同时,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加入WTO,不少人在讨论中国开放了,狼来了,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张瑞敏却提出“国门之内无名牌”“下棋找高手”,海尔必须走出去,“与狼共舞”。
  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2001年,海尔第一次跨国并购,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制造工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到欧洲家电制造腹地收购工厂的企业。
  当时的媒体这样评价:“国内市场需求这么大,海尔却去开拓国际市场,这样做成本大、风险高;海尔等于是不在国内吃肉,却到国外去啃骨头、喝汤。”但青岛海尔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梁海山说:“国际化和全球化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全球化其实就是当地化,必须实实在在融入当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是‘出口型’的全球化,即贴牌出口创汇。这些企业走出国门统一的名字都叫‘中国造’,而中国造在西方是被诟病的,海尔坚持做自有品牌的全球化。”
  这几年青岛海尔在全球化战略上迈出的步伐更大了:2011年,青岛海尔并购日本老牌家电品牌三洋的白电业务;2015年托管海尔集团收购新西兰顶级家电品牌费雪派克;2016年青岛海尔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GEA);2019年1月8日,青岛海尔宣布完成收购意大利家电企业Candy公司。
  一笔笔对海外大品牌的收购光鲜亮丽,但背后海尔也吃过苦头。从1999年到美国建厂,到2016年拿下GEA,海尔的首站就选择了最难啃的“骨头”——以最大的发达国家为突破口。海尔人说,在美国海尔赔了9年。建厂只是海尔打开市场的手段,创造全球化品牌,才是海尔的目的。
  收购难,整合更难。亚洲制造业的代表三洋品牌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与海尔早在2002年便已结缘,双方早期还在日本成立过合资公司。2011年收购完成,一切都水到渠成。但收购完成后,在三洋内部,如何止损却成为最关键的问题。直到青岛海尔向三洋输入全新的管理机制后,三洋才在并购后8个月止损。
  如今,青岛海尔在各大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健增长。在美国家电行业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增长持平的情况下,青岛海尔在美国的收入增长11.83%,南亚市场收入增长24%,欧洲市场收入增长21%,拉美市场收入增长55%,日本市场收入增长10%。
  ……
展开
目录

序言高质量发展的媒体力量


青岛海尔:打造智慧家庭“中国样板”//1


格力电器:从“格力造”到“中国造”的发展之路//10


广汽集团:品质优先打造汽车中国自主品牌//18


宋城演艺:撑起行业半壁江山的“文化航母”//26


安琪酵母:小酵母发酵出大天地//34


完美世界:创造文化精品追求完美//42


九州通:进军“千亿俱乐部”的民营医药流通龙头//51


索菲亚:9年营收增长30倍的秘密//59


华东制药:要么唯一,要么第一//66


欧派家居:两次“家居革命”造就行业龙头//75


水井坊:老牌名酒的再起航//84


泸州老窖:“百亿俱乐部”的回归之旅//92


丽江旅游: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101


一心堂:哀牢山区走出的医药综合服务商//109


御家汇:“A股电商第一股”的多品牌战略//118


复星医药:迈向国际一流医疗健康产业集团//127


锦江股份:打造全球领先的民族酒店品牌//135


新和成:精细化工领先企业的二次腾飞//143


黄山旅游:超级美景整合者的初心与梦想//151


安科生物:打造百年百亿精准医疗企业//159


陕天然气:积极进取的区域燃气运营商//165


片仔癀:国宝名药的“一核两翼”//173


普利制药:“十年磨一剑”成就制剂出口小龙头//181


葵花药业:争做“精品儿药领军者,现代中药领航者”//191


安图生物:本土体外诊断翘楚的“秘密武器”//200


双汇发展:“屠夫”打造出的肉制品帝国//208


伊利股份:以品质为基,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15


同仁堂:中药老字号第一品牌的“新枝”//224


春秋航空:铁皮屋里飞来的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232


贵州燃气:信息化改造铸就贵州城市燃气龙头//240


奇正藏药:现代科技赋能,重点壮大“止痛家族”//247


洋河股份:迈入“百亿俱乐部”的一抹蓝//255


苏宁易购:领跑行业28年的智慧零售科技企业//263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