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及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时代下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篇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理论逻辑、基本原则及理论特征,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智慧以及话语体系构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实践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为核心,研究了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特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及新型城镇化等重要实践问题。
上篇
重大理论问题
|新时代下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富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到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从富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到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
何爱平李雪娇何爱平,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李雪娇,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阶段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59。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现实实践相结合,孕育了站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相结合, 产生了富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诞生了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新时代下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在对象上更侧重于对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研究,并从生产力的角度研究生产关系,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经济制度、体制机制和经济运行理论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还借鉴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理论结构上,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常态理论、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动力转换理论以及开放新格局的理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之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0-161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本质所作的理论规定深刻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首先,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体现在其研究对象上。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最典型的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可以看出,《资本论》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出发点,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欧洲为背景,以英国为典型例证,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演变及未来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是在研究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得到的理论成果,这种成果也只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恩格斯也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其研究对象是按照历史存在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其研究结果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由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做了正面阐述的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十八世纪的产儿……并且带有那个时代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5。马克思在对蒲鲁东的指责中指出:“这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范畴的看作永恒的规律,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规律——只是适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规律。”\[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6-537可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置于一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语境下的社会关系,其研究对象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
其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体现在其研究内容上。马克思对经济规律的考察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切入的。在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中,他认为,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偶然产品剩余和简单的物物交换相适应的是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产品交换频率逐渐提高,一种商品和其他好几种商品经常交换,才出现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而当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同一种商品即一般等价物上时,就出现了一般价值形式,而这种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贵金属上时,就出现了货币,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无独有偶,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演变过程中,马克思也是从历史的视角展开研究的。起初从小商品生产分化出来的“资本主义协作……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固有的并表示其特征的历史形式”\[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88;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特殊形式的工场手工业,从16世纪中叶才开始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认为工场手工业“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2;直到足够多的生产资料聚集到资本家手中,劳动分工日益分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机器和大工业生产才出现,而且新兴工业“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0。
再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体现在其研究方法上。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592。此段经典论述被认为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精髓,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社会基本矛盾。正是基本矛盾的运动才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其中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也会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将这个表述称为,“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最后,马克思强调任何一种理论都应随着实践活动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发展。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不同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认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不断批判和革命的”\[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2,因此,理论也应该是不断发展演进的,因为我们“所考察的经济范畴,也都带有自己的历史痕迹”\[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7。他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0-161“人们借以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资本论》是属于阶级激烈斗争的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5,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指南,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具体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的”\[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2-473,因此“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5。现实实践就是理论发展的主要动力,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上篇重大理论问题
从富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到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理论问题的思考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理论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40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认识演变、时代意蕴与政策方向
马克思分配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下篇重大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的中高速增长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阶段研究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历史演进和时代创新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