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政治经济学史论
0.00     定价 ¥ 7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666036
  • 作      者:
    胡明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经济学实证方法与价值中立原则研究》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经济学史论》从学科史的角度,按照方法论标准考察了不同含义的政治经济学,并尝试回答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批评重商主义的古典经济学者接受了重商主义者提出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为什么作为古典学派理念继任者的新古典经济学者又抛弃了古典学派的政治经济学称谓?政治经济学的原始含义是什么?古典经济学者是否误用了政治经济学术语?《政治经济学史论》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涵,不仅有利于消除当前学科含义的不确定性和跨学科间的混用,而且为解释当前各国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和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政治经济学史论》:
  按照门格尔(2007年,第19-20页)的观点,孟克列钦的著作是有关国民经济的理论一实用科学的总和(包括理论经济学、经济政策和财政科学).或“学科统合所形成之整体”,基本上属于实用经济学。在笔者看来,孟克列钦时代,这种做法非常正常,毕竟是经济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尽管在17世纪格劳修斯、普芬多夫等在经院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法哲学,但总体上,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法国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主要涉及的是民族主义精神①、国家财政、货币问题和农业改进及税收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建设民族国家。孟克列钦的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用有关为增强国家荣耀应如何统治的知识启蒙国王(Magnusson,1994: 178)。他把收集财富作为保持以国王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稳定的法国社会秩序的工具,第一次提出了一些后来成为标准的重商主义思想的重要原理(布里德尔,1996年,第584页)。
  孟克列钦的目标是在一个超越亚里士多德将经济学定义家庭管理的系统整体中整合那些不同的线条。他首先强调了法国可以而且必须达到自给自足,因为法国有丰富的农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她的人口众多且勤劳。他还特别强调建立制造业(主要涉及纺织业和金属工艺制造业)的重要性,这样法国就可以自我维持。为了制造业的繁荣,必须限制所有的外国进口,因为它对纺织业和金属工业都很重要(Magnusson,1994: 184)。他还希望限制或至少制定对外国商人在法国的居住、工作和贸易的严厉限制。通过深度吸收博丹的观点,他强烈地鼓吹对进出口征收关税,并认为法国的原材料如小麦、葡萄酒、盐和羊毛等应该留在国内。他甚至强调外国购买法国物件少是好事,将更多地留给法国自己。为了流人金银,他认为对外出口特别重要。国家管制和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根除经济发展中的障碍,特别是消除在法外国人和法国人的懒惰。这些经济政策不仅在拉菲马斯时代开始推行,而且在柯尔贝尔时代依然存在。总之,这种政策的核心是自给自足,对外贸易不被视为是提供经济增长和增加繁荣的东西。专制国家(Dirigiste State)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Mag-nusson,1994: 185),而经济繁荣又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条件,使其能同世界其他国家成功地竞争(包括军事)(Magnusson,2009: 26)。
  对于如何管理好国家,孟克列钦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就其规范判断而言,孟克列钦强调公共效用与私人效用之间的和谐一致,同时还强调,为了确保这种和谐一致,人们必须意识到政治介入的必要性。另外,国家理由的理论家倾向于强调个体效用的牺牲以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基奥恩,2012年,第272页)。也就是说,与这一道德研究传统的许多后继者不同,他不相信一般的普通人可以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风习中独立地引导自身对利益的追求。相反,他倒是相信一种开明的(Enlightened)绝对主义政治(基奥恩.2012年,第280页)。
  自从中世纪以来,公共效用与私人效用的概念已经很常见,可以轻易地讨论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当公共效用与私人效用发生直接冲突时,无论这种公共效用是指最大多数个体的利益,还是某种比个体之间的加总更大的整体性的善,公共效用都优先于私人效用,这在17世纪之前已经被人们广为接受”(基奥恩,2012年,第271页)。这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没有什么不同。
  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看,孟克列钦比旧的“顾问行政官”更强烈地将经济同国家和国王的责任联系起来(Magnusson,1994: 179)。他眼中的国家管理者充满了与绝对主义者特别相近的图景。他曾谈到,要将整个的艺术与科学联结到一个单一而秩序良好的锁链中,而这个锁链由至高无上的治理者所掌控,就像天地的黄金锁链由朱庇特所掌控一样。他曾恳求法国国王要按这样一种神性来形塑自身的行为,“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壮观的事物,他都给予其存在并维持其存在”。除了模仿上帝和明智的自然,他还力劝国王去模仿太阳,在最为光辉和最为荣耀的人世中,去做那种“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事情,如同我们今天所说的那样,即提供那种最终的集体之善,即阳光。他希望,国王们要以无与伦比的愉悦去做那些对整个世界都有益的光辉之事(基奥恩,2012年,第281页)。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学科流变中的浮与沉
第一节 重商主义者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古典学者为什么继承政治经济学
一、古典学者使用了政治经济学
二、接受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第三节 新古典学者抛弃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一、取消政治经济学的背景分析
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科学化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新定位的合理性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性论证
一、学术与政策区分的合理性
二、社会与政治分开的合理性
第二节 科学化的结果是新古典经济科学
结论

第三章 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与缺失
第一节 古典经济政策的伦理学分析
一、福利经济学的单一化
二、古典学者的多元价值观
三、福利经济学价值多元化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 理论体系的逻辑困境
一、理论困境
二、困境分析及其后果
第三节 古典政策体系分析:应用问题
一、关于古典学者的一般政策原则的争议与问题
二、古典学者的具体政策主张
三、古典学者的政策辩护策略是否有效

第四章 新政治经济学的归属之争
第一节 新政治经济学:政治学还是经济学?
第二节 新政治经济学:实证的还是规范的?
第三节 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还是应用的?
结论

第五章 厘清政治经济学的原意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概念的词源探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语境分析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与政策主张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第六节 对孟克列钦政治经济学的评价

第六章 18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前古典与古典的争议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发展与古典自由主义的诞生
一、斯图亚特追随孟克列钦的重商主义
二、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诞生
第二节 斯图亚特和斯密的对比
一、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之争:国家还是社会经济
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争:宏观还是微观问题
三、政治经济学的规范判断与政策之争:干预还是放任
四、两者使用的方法论相近
第三节 整体评价
一、对斯图亚特和斯密的评价
二、对重商主义和古典体系的评价
三、对两种政治经济学的评价
结论

第七章 19世纪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国家经济学及其争议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传承:历史学派的国家经济学
一、关于历史学派
二、历史学派与德国官房学派
三、历史学派与重商主义
第二节 国家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争议
一、历史学派对政治经济学的再辨析
二、关于奥地利学派对国家经济学研究批判的讨论
第三节 关于方法论的争论
一、关于归纳法与演绎法之争
二、关于整体论和个体论的讨论
三、关于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论
第四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再讨论

第八章 国家干预的经验证据与理论争议
第一节 国家干预是近代经济革命的决定性变量
一、18世纪英国的崛起:国家干预不是例外
二、19世纪工业革命:欧洲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20世纪东亚的崛起:发展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关于国家干预的争议
一、自由主义的反干预观点及争议
二、国家主义的干预主张
三、总结性评论

第九章 复兴政治经济学:回归前古典
第一节 回归前古典的必要性
一、可以克服经济学的价值观单一性问题
二、可以解决前述理论困境,填补理论缺口
三、可以解释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事实
第二节 结论与待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学是否是宏微观二分法前奏
二、如何应用演绎律则模型找回国家
三、如何发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