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中的群体、结构与治理》: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除了受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以及国际竞争的外部压力影响外,更是为了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寻找新的经济引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内部需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首先,中国已经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收入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00美元。中国正向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努力,历史上成功完成这项任务的国家并不多。其次,国际贸易等国际环境已不如以往有利,部分原因是高收入经济体在结构上的疲软。最后,中国经济自身发生了变化,潜在增长率已下降至7%一8%。原因包括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产能过剩;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其推动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泡沫;资源密集型增长已到达极限。②
面对这种局面,习近平提出了“新常态”概念,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做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的经济发展应从过去的传统粗放型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③
“互联网+”战略,就是一次促进深层结构经济转型的努力。在这一战略提出之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大亮点,为“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国信办主任鲁炜介绍:“因为网络的共享,中国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万亿英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增长点。”①“互联网+”则是以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进一步渗透与融合,但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传统行业简单触网即可完成渗透与融合,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和整体机遇。对于传统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单纯基于线上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020的深度融合,且必然是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通过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来迅速扩大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面对来自新兴经济的替代性竞争和冲击,其自我革新和自我升级的需求更为强烈。“互联网+”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其一,“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跨界,从而让经济消耗“更多的知识、更少的能源”,形成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二,“互联网+”就是所有产业的互联网化,可以倒逼传统产业更充分的工业化和更普遍的信息化,从而迈向跨越式发展。总之,“互联网+”战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打破传统固有的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活力的束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