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探索与构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0.00     定价 ¥ 6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66824
  • 作      者:
    周绍东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绍东,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作品见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财政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曾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和《经济思想史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着力研究“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发展进程中交汇融合的两条历史线索,拓展研究视野、更新理论硬核、接纳现代方法,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展开
目录
绪 论 1

基本原理篇

第一章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源泉 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13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 19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33
本章小结 54

第二章 经济发展:路径、循环与螺旋 55
第一节 生产方式:两种含义上的辨析 55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循环 59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螺旋 70
第四节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一个历史视角 73
第五节 物的依赖性阶段向人的自由个性阶段的转变 79
本章小结 81

第三章 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社会有机体视角 83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总体判断:1993―2013年 83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的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88
第三节 中国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2002―2015年 96
本章小结 100

微观行为篇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企业生产方式变迁 105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二重性:一般与特殊 105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一般)的影响 107
第三节 劳动资料的分类及其历史演进 112
第四节 知识性生产资料对生产方式(特殊)的影响 114
本章小结 117

第五章 新型工业化中的企业数控化技术改造行为决策 119
第一节 调研开展的背景和过程 119
第二节 研究设计和统计性描述 120
第三节 企业开展技术升级的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126
第四节 企业开展数控化技术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 129
本章小结 140
本章附录 141

第六章 劳动力再生产方式的金融化 147
第一节 以虚拟资本为判断标准的中国经济金融化程度 147
第二节 借贷资本周转及其利润来源 148
第三节 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金融活动 151
本章小结 152

中观结构篇

第七章 新科技革命与劳动者阶层分化 155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 156
第二节 劳动者阶层分化的内在逻辑:技术偏向性导致就业空心化 160
第三节 劳动者阶层分化的具体表现:边缘化与核心化同时发生 163
本章小结 167

第八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方式选择 169
第一节 农业生产方式:一般与特殊 169
第二节“互联网+”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174
本章小结 182

第九章 生态导向的中国特色城镇化路径 184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84
第二节 生态导向的城镇化路径: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拓展研究 188
第三节 生态导向的中国特色城镇化路径 192
本章小结 198

宏观建构篇

第十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 201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
第二节 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作为整体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204
第三节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208
本章小结 210

第十一章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农地制度设计 211
第一节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逻辑 212 第二节 新一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农业生产方式变迁 215
第三节 资本主导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理论逻辑和制度弊端 217
第四节 农地制度改革主动引领农业生产方式演进 225
第五节 塘约道路: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向农业土地合作社升级 230
本章小结 232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设计 235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语境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要范式 236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范式”:学理比较 238
第三节 在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超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西方范式 241
本章小结 244

第十三章 基于投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策略研究 246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 247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环境质量测度 249
第三节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对外投资 255
本章小结 257

理念演进篇

第十四章 高质量发展:矛盾、目的与动力 261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一般与特殊 261
第二节 一般层面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生产目的 264
第三节 特殊层面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生产目的 265
第四节 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动力源泉 269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274
本章小结 275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文化基因 277
第一节 微观的认识论基础:“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278
第二节 中观的实践路径:“修身”“齐家”“治国” 280
第三节 宏观的大同社会愿景:“平天下” 282
本章小结 285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87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和争议性问题 28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和逻辑结构 293
第三节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联系 297
本章小结 300

结 论 301

参考文献 305

后记 335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