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区块链经济学:激励、监管与分布式赋能
0.00     定价 ¥ 5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617686
  • 作      者:
    熙代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区块链技术的理性繁荣,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飞跃
深入探讨以通证经济/智能合约/智能社群/机器信任/金融科技为形态的区块链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赋能第四次工业革命

区块链让人们在互不信任,并没有中立中央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互相协作。简单地说,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经济学人》
计算机工程、数学、密码学及行为经济学的结合或许能推动第二代数字经济。
——唐塔普斯科特
(智能合约)相关的经济目标包括降低因诈骗而导致的损失、仲裁和执行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
——尼克·萨博
在我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愿景中,区块链是在发生互动的设备间促进交易和协作的一个框架。
——《设备民主:拯救物联网的未来》
展开
作者简介
熙 代

独立经济学者、商业观察者,《商界评论》等财经媒体特约评论人。专注于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与营销、管理、投资的实践结合。著有《超脑行为经济学》《销售猿》等人类行为学专著。是国内较早关注信任、市场与区块链内在关系的研究者,文章散见于《商界评论》等财经媒体。微博ID:@熙代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块链经济学:激励、监管与分布式赋能》以经济学视角,阐述了区块链演化的历史脉络,揭示了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加密帐术”。进而以“加密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区块链经济系统运行的激励机制。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预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将会从“智能货币”、“智能合约”、“智能社群”三种层次重塑社会经济形态。
  《区块链经济学:激励、监管与分布式赋能》从技术融合的角度,分析了区块链将会对金融行业、传统互联网行业、文化创意行业、医药卫生业、能源行业、和制造业等行业。
  《区块链经济学:激励、监管与分布式赋能》认为对区块链进行合理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前瞻性阐述如何才能利用好这项技术,趋利避害。
展开
精彩书评
  ★区块链让人们在互不信任,并没有中立中央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互相协作。简单地说,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经济学人》
  
  ★计算机工程、数学、密码学及行为经济学的结合或许能推动第二代数字经济。
  ——唐塔普斯科特
  
  ★(智能合约)相关的经济目标包括降低因诈骗而导致的损失、仲裁和执行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
  ——尼克·萨博
  
  ★在我们的去中心化物联网愿景中,区块链是在发生互动的设备间促进交易和协作的一个框架。
  ——《设备民主:拯救物联网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区块链经济学:激励、监管与分布式赋能》:
  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议题,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经济学家对货币的定义通常有三种: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以及价值储藏手段。
  众所周知,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因此,弄清楚比特币与货币的异同,是理解区块链经济学的一把钥匙。
  当然,比特币仅仅是区块链的首个应用案例,而且未必是最重要的应用。
  货币,智人独有的社会技术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创立。
  斯密在《国富论》的扉页上写下:“献给女王陛下的一《区块链经济学:激励、监管与分布式赋能》。”
  斯密认为,人天生具有交换的倾向。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相互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志。
  斯密写道,我从来没有见过两条狗会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个动物以肢体或语言示意: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想与你做个交易。
  斯密的判断是对的。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交换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拿劳动去换钱,或建立复杂的金融体系了。
  事实上,地球上曾经存在过很多种人类,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亚种,学名叫智人(Homo Sapiens)。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指出,我们这个物种有几万年跨群体交易史,是其他人种所未有的:人类很可能在3万年前就发明了货币。
  考古学家在欧洲中心地带挖掘有3万年历史的智人遗址,偶尔会发现来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贝壳。这些贝壳极可能是通过不同智人群体之间的长距离交易,从而抵达大陆内部的。
  尼安德特人遗址缺乏这种交易的证据。每个尼安德特人群体,都采用本地材料制造自己的工具。这也是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在长期竞争中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惠,是很多灵长目动物都具有的本能——你帮我挠挠背,我就帮你抓抓痒。尼安德特人之间也极有可能存在互惠的行为——今天你送我一把石斧,明天我送你一张鹿皮。这种礼物交换更接近于货币出现之前真实的交换场景。
  使用语言、文字、工具都不是智人独有的能力,只有使用货币,才是智人独有的技能。所以,亚当·斯密的说法可以进一步精确为:人之为人,在于货币。将我们智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乃是货币。
  货币是一种记账的“方便法门”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描述货币起源的哲学家之一。他推测,人类最初是以物易物,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交易而发明了货币。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可想而知,从简单当中诞生了更加复杂的交换形式……由于各种生活必需品无法随身携带,因此,人们约定在相互交易当中使用某种具有内在用途并且容易满足生活需求的东西,比如铁、银等。最初仅仅以尺寸和重量衡量其价值,但是后来人们在上面盖上印记,以此标定价值,免得每次都要称重。”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猜测,成了后世各种版本货币简史的标准开头。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William Jevons)在其著作《货币与交换机制》中写道:“交换的最早形式是用不想要的东西直接换取想要的东西。我们称这种最简单的交换为物物交换或以物易物。”
  杰文斯认为,物物交换是建立在需求的双重巧合(Double-Coincidence)基础之上的——你拥有的香蕉正是我想要的,我拥有的鱼恰好也是你想要的。
  也就是说,“你必须找到这么一个人,既有你想要的东西,同时他也想要你有的东西”,如果没有双重巧合,交换就不会发生。建立这样的匹配,也就是觅客,要么靠运气碰,要么费时间苦苦寻找——也许找到时鱼已经腐败变质了。
  仅仅是建立这种匹配,交易成本就已经非常高了。此外,就算实现了“双重巧合”,后面复杂的换算技术,也会让人困惑不已。要知道,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还认为10000是一个超出人类理解范围、“大得无法计算”的数字。
  诸如“3条鱼能换5根香蕉,20根香蕉能换1头山羊,7头山羊能换1头麋鹿,那么,多少条鱼能换1头麋鹿”之类的问题足以让算术并不高明的古人崩溃。
  假设世上真的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物易物的经济体,不管你是打鱼的渔夫还是种水果的农民,每天都得搞清楚几十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假如市场上有100种不同的商品,把汇率列出来就足足有洋洋洒洒的4950条。这种计算的难度对于古人来说,还不如发明一种交换筹码——货币来得简单。
  偏爱捷径,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
  货币的发明,是为了简化物物交换的难题。
  也就是说,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易的媒介,也是一种记账的“方便法门”、一种快捷的记账技术。假如人类真的存在过以物易物的时代,那么以货币记账绝对堪称“某个懒惰天才划时代的发明”。
  货币通过降低巧合问题,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比如搜索、觅客、价值换算等。通过增加交易机会,让涉及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成为可能。通过货币这一被广泛接受并可以重复使用的介质,让信任成本最小化,陌生族群之间也可以合作,增加了社会可扩展性,大大拓展了人类合作的范围。
  ……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1章 货币本源——货币的本质是一种记账技术
货币,智人独有的社会技术
货币是一种记账的“方便法门”
货币的起源是一种自发秩序
货币的虚拟化
作为记账凭据的货币
弗里德曼预言的虚拟货币
铸币是战争的产物
以武力为后盾的信用货币
明朝的金融危机
自发秩序与顶层设计
失败的“竞争货币”实践

第2章 数字法币——区块链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私人货币
数字货币的萌芽
为什么要推出数字法币
智能货币——区块链经济1.0
网络效应决定了数字法币更强大
数字法币的推出只是一个时机问题

第3章 价值网络——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
军备竞赛产生了互联网
军事欺骗产生了密码学
密码朋克
“互联网精神”的回归
区块链是一种价值网络
双重支付与“拜占庭将军问题”
对黄金自发秩序的临摹
提高做叛徒的成本
公钥和私钥
哈希算法
算力怪兽与尴尬的中心化
硬分叉,分裂的共识
PoS机制与DPoS机制

第4章 加密账术——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账本危机
古老的记账技术
文艺复兴时代的“纸质版本区块链”
现代会计的灵魂
复式记账法催生股份制公司
账本炼金术
弱中心化,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5章 通证经济——加密经济学与人类行为
代币与人类行为
无币区块链与有币区块链
Q币模式是代币监管的底线
网游是通证经济的急先锋
加密经济学与以太坊
Steemit的“脑力证明机制”

第6章 智能合约——智能化可编程经济形态
尼克·萨博,神似中本聪的人
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平台
智能合约——区块链经济2.0
智能财产与分享经济
彩票——呼之欲出的区块链应用

第7章 智能社群——群体智慧与分布式自律
分布式管理的真义
自律与管理的仿生学
预测市场与预言机
智能社群——区块链经济3.0
DAO与大规模强协作

第8章 机器信任——事实证明与履历追踪
降低“非市场性交易成本”
数字身份与“区块链共和国”
食品“上链”,安全溯源
学历认证
医疗卫生
公益慈善

第9章 金融科技——区块链与金融技术创新
原有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落伍
危机驱使巨头做出改变
委内瑞拉的“石油币”实验
保险业,向互助式社群回归

第10章 技术融合——区块链赋能第四次工业革命
“万物互联”与“万物账本”
区块链赋能第四次工业革命
分布式能源与分布式账本

第11章 文创复兴——重构文创、教育产业的新生态
知识产权的“加密容器”
IP存证服务
版权“指纹”与艺术认证
智能资产的确权、加密和流通
产消者崛起,免费模式势微
区块链为文化教育产业赋能

第12章 理性繁荣——区别对待,合理监管
ICO乱象——代币证券化
区块链的“浮士德契约”
预测市场与暗杀赌局
代码即法律吗
去中心化,听起来很美
监管科技(RegTech),以链治链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