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研究
0.00     定价 ¥ 7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30435
  • 作      者:
    李睿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睿,女,新疆阿勒泰市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20世纪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和文化变迁背景下诞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还是一个在其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始终关注探索文化在中国特色革命进程和中国特色建设及发展进程中发挥何种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的先进政党。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身上焕发着鲜明的对于“文化”的觉醒和觉悟。我们可以从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本质、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维度和本质、依据基础、成果梳理和提升途径等方面探讨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问题,从而系统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性格、文化品质;系统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研究》:
  (二)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文化自觉是人的理性自觉和实践自觉的集中反映,它的本质在于人对自身文化起源、过程、特色和趋向的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进而实现人的自我觉醒和觉悟。这可以用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予以概括。然而,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不会自主而简单地予以呈现,它总是凭借多种表达方式综合性地表现出其丰富而深刻的本质内涵。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增强文化认同程度、发掘文化时代价值、破解文化发展瓶颈、构建合理的文化秩序等体现和表达出来的。
  第一,增强文化认同程度以实现“各美其美”。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能够表达民族精神内核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特定的民族通过语言文字、生活习惯、民族风情、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等要素积累沉淀、保留承续下来的,最能反映特定民族的民族本质和特征的文化。它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根本区别的标识,也就是“各美其美”的显著标识。之所以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是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之一,是因为首先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内核、文化价值和文化样式等,才能够明白民族文化的生成来历、发展过程、文化特色和发展趋向,也才表明迈出了文化自觉的第一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关键是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这就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坚守和承续。传统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传统的文化。它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发挥规范作用的观念、价值和知识体系,是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上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物质根据地和创新动力源。”①因此,巩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既是巩固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是“各美其美”的关键,更是实现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础。
  第二,发掘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发现“美人之美”。在文化自觉本质内涵的表达和彰显过程中,还应当通过文化间的比较,在反观自身文化时,既看到自身文化的优势,又找出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差距,由此来发掘包括自身文化价值在内的各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从而实现“美人之美”。各文化间只有通过必要的相互比较,才会使自身文化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文化反思和自我批判,这是任何一种文化生成文化自觉意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汤一介认为,“由于世界联成一片,每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每种文化对自身文化的了解都会有局限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从另外一个文化系统看,也就是说从‘他者’看,也许会更全面地认识这种文化的特点。以‘互为主观’、‘互为参照’为核心,重视从‘他者’反观自身的文化逐渐为中外广大学术界所接受,并为文化的多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①。也就是说,文化自觉需要“互为主观”“互为参照”的视角转换,需要重视“他者”和“他者的眼光”,只有从“他者”的眼光看,才会清醒地发现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无疑,只有在文化间彼此的参照映射下,自身文化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才能够在认识自身文化的时代价值、反思自身文化差距和批判自身文化局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文化自觉的程度和水平。实际上,通过文化间的比较,产生对自身文化认识、反思和批判的自觉过程,也就是对他者文化优势和价值的肯定和汲取过程。因此,“美人之美”作为文化自觉本质内涵的表达之一,既是对自身文化时代价值的自觉过程,也是对他者文化现实价值的汲取过程。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文化自觉的研究
二 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
第一节 文化自觉概述
一 “文化”和“自觉
二 文化自觉的源出和生成
三 文化自觉的概念和本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文化自觉
一 文化、权力与政党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的价值意蕴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维度和本质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主要维度
一 中国共产党对政党自身文化的自觉
二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文化建设的自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一 文化角色定位的主体自觉
二 文化生态营造的时空自觉
三 文化选择探索的行动自觉
四 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自觉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依据基础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理论依据
一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理论基点
二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文化哲学依据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历史依据
一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时代化
二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根基培育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现实依据
一 文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客观存在
二 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关键力量
三 全球性文化竞争使国家文化安全面临考验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成果梳理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思想轨迹
一 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二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 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建构
一 毛泽东文化思想及文化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提升途径
第一节 把握文化自觉规律
一 文化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找准文化发展目标
一 文化构成的多样性要求文化包容强化主导
三 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要求持续积淀重在建设
第二节 增强文化自觉程度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意义
二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基因
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节 破解文化自觉瓶颈
一 推进文化创新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为主题
二 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核心厘清文化认同与政权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