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镇海——600年来一个东南海防卫所的社会变迁
0.00     定价 ¥ 2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11080533
  • 作      者:
    江芬 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江芬,1990年除夕出生于福建龙岩,客家人。满月后在厦门长大。阅读、行走、写作是生命中的三大主题。曾合著出版调查报告《闽南山河人的社会与文化》,主笔民居建筑章节。2015年文化人类学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南方日报》《博客天下》,采访报道涉及时政、商业、文娱等多个领域。2017年夏,在武陵山片区开始为期一年半的公益行动,持续记录社会变革。

展开
内容介绍

    卫所是古代中国创设的特殊军事制度。明代初期,鉴于海寇猖獗,朝廷开始在各州县治以外的沿海一带广设卫所。位于福建漳州的镇海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合称为“明代四大卫城”。镇海卫不仅曾经在中国东南的海防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清朝初期裁撤卫所,镇海卫改隶漳州府漳浦县,独立军事单位的性质不复存在,但其对地域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本书作者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整合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长时段的“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并结合共时性的结构研究法,探讨了镇海卫600多年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阐述了在国家与社会的影响下镇海独特多样的姓氏与宗族、经济生活、民间信仰、教育等,以实验民族志的模式,呈现一个乡土社会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遭遇,以期进一步为长时段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与阐述框架。

展开
精彩书评

以及融合适应的全过程。这里是人类学家去看待历史时的一个独具特色之处,也是他们能够贡献力量的一个知识生产的场域。


——赵旭东(中国著名人类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镇海》一书分章节探讨了镇海卫的海防、卫民地方化、经济生活、信仰和教育发展等情况,且配备了不少的图片,给人以切实可感的印象。这是目前有关镇海卫研究较为详实、解剖较为细致、结论较为新颖公允的著作。


——王日根(明清海洋史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阅读此书有耳目一新之感。镇海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并称“明代四大卫城”,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兵戎海防重镇,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待后人挖掘及梳理。难能可贵的是,一个文化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生,一个秀气的姑娘,不畏困难,长期住在农家,记录当地口述史,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写出了博士生水平的论著,后生可畏。


——戴志坚(中国民居建筑专家、厦门大学建筑系教授)


展开
目录

目 录

绪论 /001

第一节 缘起———我与镇海 /00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00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 /016

第一章 海防古城的兴起 /024

第一节 福建卫所城的建置 /027

第二节 破坏风水的传说 /030

第三节 昌盛百年 /034

第二章 镇海卫的浩劫与蜕变 /042

第一节 海盗破城 /044

第二节 迁界毁城 /050

第三节 海洋文明的遗迹 /055

第三章 镇海的近现代海防 /060

第一节 屡遭袭扰 /062

第二节 军民联防 /066

第三节 部队的影响 /071

第四章 镇海的姓氏与宗族 /075

第一节 姓氏的演变 /078

第二节 同姓不同宗 /086

第三节 军户宗族 /092

第四节 族际关系 /098

第五章 镇海的经济生活 /101

第一节 农业 /104

第二节 海洋捕捞业 /107

第三节 海水养殖业 /113

第四节 浯屿: 谋生之路 /120

第六章 镇海的民间信仰 /127

第一节 多元信仰 /127

第二节 庙宇的兴衰 /134

第三节 游神赛会 /140

第七章 镇海的教育 /145

第一节 儒学教育 /147

第二节 现代教育 /151

结语 /159

参考文献 /165

后记 /175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