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视频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
二、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实现致富奔小康,收入是核心,产业是关键。为此,井冈山坚持以产业为根,着力推进产业增收全覆盖,确保收入上的可持续。
注重致富产业发展,找准增收新路子。一是选准好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继续推进“四个一”产业就业发展模式,实现家家有产业。通过农旅结合,创造就业岗位,确保充分就业。比如,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拿山镇、厦坪镇,推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600多名农民演员白天在家干农事当农民,晚上参加演出当演员。二是配套好政策。先后出台“普惠+重点”的产业差异化奖补政策,对一般农户和贫困户实施差异化奖补。以茶叶奖补为例,贫困户1亩以上开始奖补,非贫困户是50亩以上开始奖补;贫困户每亩奖补1200元,非贫困户每亩奖补800元。三是创新好模式。培育好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奖补政策,强化农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凡是享受政府产业奖补政策,都需兼顾村集体经济和所有贫困户的收入,确保村集体经济占10%以上的股份,确保所有的贫困户都有股份收入,让老百姓享有租金、佣金、股金“三金”收入。
注重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增收新动力。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托起脱贫攻坚,实现强市富民。为此,井冈山提出了“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三最一跨”奋斗目标,深入打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井冈样板”。一是探索工业“新定位”。强力推进“一园四区”建设,加速推进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竹木加工、陶瓷创意“四大产业”集聚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一时发展,来谋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二是挖掘生态“好钱景”。按照“全域旅游、全景井冈”发展理念,把“好生态”与“富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把井冈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是打造新型“动力源”。按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要求,重点实施“1+4”产业经济,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来带动总部经济、电商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的发展,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注重就业与产业融合,培育增收新渠道。通过开发岗位、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措施,确保全市群众充分就业。对有力无业的进行岗位扶持;对有业无钱的给予金融倾斜;对有智无技的加大培训。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引导群众向园区、城区、景区转移,通过基础设施和公交一体化配套,让他们“白天进区务工就业,晚上回家照顾家庭”,实现了“一个梦想家园”,带活了一方水土,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井冈山坚持以立志为本,着力推进能力提升全覆盖,确保精神上的可持续。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精神引领、志智双扶、示范带动,帮助群众强志气、树信心、提能力,加速全市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坚持精神引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让人民群众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信念和力量,凝聚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合力。在巩固提升中,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典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