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系一部论述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变革和社会状况以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举措的书稿。共有论文20余篇,有宏观研究,更多的是微观的阐述。
本书是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在180多篇论文的基础上遴选而出,议题内容涉及中国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制度演进、经济变迁、外交、科技、文教、国家战略与地方经验、中国当代史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建设等重要问题,全面回顾了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强调要正确、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关系。
国家战略:
突破“贫困陷阱”与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武力)/ 1
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地位(郑有贵)/ 7
1965年取消军衔制原因考辨(徐金洲)/ 21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引进西方设备的经验(牛建立)/ 42
境外保险业在特殊时期的外交使命(1959—1979年)(张秀莉)/ 62
论《中国建设》对新中国的国际宣传(徐锋华)/ 76
“土洋之争”:技术革命的愿景与现实(林超超)/ 92
地方经验:
论50年代中期上海工业建设(王健贾璐阳)/ 109
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考察(袁志平)/ 135
上海城市转型历史演进(黄金平)/ 145
上海对弄堂工厂的改造与发展(张励)/ 157
上海交大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考察(刘明兴)/ 170
1961年沪版《政治经济学》出版始末(张生)/ 189
关于上海小三线职工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张东保)/ 201
中共八大前后上海的发展战略(贾彦)/ 220
河南军用粮食票证的制度演进(1953—1993年)(田锡全)/ 236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贡献与思考(韩巍巍)/ 253
新中国成立初期省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特点分析(贾璐阳)/ 265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