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研究
0.00     定价 ¥ 6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37342
  • 作      者:
    刘毅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新闻学博士。现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新媒体和健康传播。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以主要作者身份在SSCI、TSSCI和CSSCI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厦门大学亚南奖学金(一次)、厦门大学优秀毕业生(一次),获福建新闻奖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获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公民主观话语权这一学术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操作化定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中国普通公民主观话语权和新闻工作者主观采编话语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进而提出了若干提升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的策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 公民话语权是实现个人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二 公民话语权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公民话语权是民主协商社会的基石
四 公民话语权是中国公民社会兴起与发展的前提
五 公民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公民话语权研究现状介评
一 话语权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学术概念
二 公民话语权是话语权研究的热点
三 公民话语权研究喜忧参半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创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内容分析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公民话语权的界定
第一节 话语与权力
一 话语的概念
二 西方有关话语权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 公民话语权与表达权
四 大众传媒与公民话语权
第二节 公民话语权的定义
一 以往公民话语权概念的界定
二 本书对公民话语权概念的界定
三 公民话语权分类

第三章 普通公民主观话语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
第一节 普通公民的主观话语权
一 测量
二 数据收集
三 普通公民的主观话语权
第二节 普通公民主观话语权的影响因素
一 理论假设
二 测量
三 分析
四 讨论
第三节 普通公民主观话语权的影响效应
一 普通公民的主观话语权与政治认同
二 普通公民的主观话语权与政治参与
三 普通公民主观话语权的代际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 贡献
二 不足和未来的研究

第四章 新闻工作者主观采编话语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
一 测量
二 数据收集
三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主观采编话语权的影响因素
一 理论假设
二 测量
三 分析
四 讨论
第三节 新闻工作者主观采编话语权的影响效应
一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
二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与媒体影响力
三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与工作满意度
四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与传媒体制认同
五 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与政治参与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 贡献
二 不足和未来的研究

第五章 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的提升策略
第一节 提升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的必要性
一 公民主观话语权是公民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的现状决定了必须提升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
第二节 提升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的宏观策略
一 遵守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言论自由规定
二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三 提升公民意识
第三节 提升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的具体策略
一 提高话语传播质量
二 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
三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 改变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提高中间阶层人数比重
五 区分同类媒介对不同群体话语权的影响
六 提升公民的政治效能感
七 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
八 注重不同领域主观话语权的相互影响
九 注重公民主观话语权的代际影响
十 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主观采编话语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公民主观话语权研究》文献回顾编码表
附录2 大学生-父母问卷调查
附录3 大学生及其父母访谈大纲
附录4 被访大学生及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附录5 报社新闻工作者调查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