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主治理:理念与路径》:
第一,创新农民培训平台。目前,中国广大农村也有各式各样的培训,但往往更重农业创业技术、法律知识、文艺活动等,一般说来这是必要的。但它最大的问题是涉及面较窄和起点低,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参与度也并不高。未来要创新农民培训平台,应强调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从农民兴趣出发进行培训,诸如孩子培养、家庭与邻里和睦相处、夫妻相处之道、卫生医疗、理财投资等。二是带有介绍性、引导性和指导性的农民培训,可从国家和世界的高度来介绍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内容,以开拓农民视野,深化农民思想,提升农民境界,提高农民品位。三是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请大学教授、知名人士为农民讲座;也可创立农民大学,定期或不定期让农民参加培训;还可用广播电视甚至“手机微信”进行传播。总之,要立足农民所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训,以便使农民真正融入国家与世界的发展进程,而不是游离于外。四是以免费方式进行培训,可建立国家发展资金投入制度,也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还可动员志愿者,甚至在必要时可设立奖励制度,即对那些经过考试,成绩突出和优秀者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当然,如行之有效,更可将通过农民培训的毕业生推荐给有关用人单位,以形成更大的激励机制。
第二,搭建农民文化生活平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乡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越来越单调,有的地方甚至走向低级趣味。有不少农村也有各种文艺娱乐活动平台,但往往规模较小,且多是针对退休人员或“有闲阶层”的;而普通农民往往无缘甚至也无意参与其间,如农民书屋、舞蹈队、合唱团等都是如此。如何将更多农民吸引过来,尤其是让他们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空间,这是搭建农民文化平台不得不考虑的。如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于2012年创办表演平台,具体做法是让村民上台表演小品,其目的是为了争“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结果在两小时的表演中,百余名村民无一人提前退场。①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农民文化平台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生活,又提升了农民的审美能力和趣味。另一个例子是广东茂名高州彭村的文化生活平台建设,在村支书吴国杨的带领下,举行“好婆婆”和“好媳妇”评估活动,除了发放慰问金,还将其照片挂在“清风长廊”的显要位置。在彭村的人工湖边,吴国杨还建了一个玻璃箱和一杆“良心秤”,只要村民钓到鱼,就自觉称重并按市场价将钱投进玻璃箱。吴书记说,他这样做就是想衡量一下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是否满意(如有意见就可能将秤毁掉),他也想用这个秤称一下民风和民心。有趣的是,几年下来,秤一直保存完好,箱里的钱最多一天为3600多元,2013年投入箱子的鱼款超过16万元。面对这种情况,来彭村参观的外地外村干部感叹道:“在我们村,不要说那些百元大钞,就是装钱的箱子估计也没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农村文化生活活动平台,它对于培养和提升农民的公民意识大有益处。还有央视七套推出的《乡约》节目,它将大舞台置于农村露天广场,以相亲为主,让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这是主持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展开互动的一个开放式平台,在此既有乡村风情和乡村文化的展示,又有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还有农村不同层次不同人的互动交流,当然也是一个被注入现代理念、思维和方式的场所。可以说,央视《乡约》节目只是一个透视广大农村的窗口,其实农村还有其他很多内容也可用这种方式或其他方式展开,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文化生活创新平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