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的方式参政议政/政协委员履职风采》:
1999年初,我从美国留学回国,来到天津市的中国民航大学(原中国民航学院)发展。当时我所在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只有我一个博士和教授,没有硕士点,全校的科研项目只有我带来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剩下8万元经费。
在我回国10个月后,天津市开始了第二批重点学科的评审。在我所在的学科还没有硕士点的情况下,市教委领导和专家本着对我个人的信任和对民航事业的大力支持,把我负责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作为天津市十个重点学科之一。2000年,我又被聘为天津市首批聘任的三位特聘教授之一(在30位国内外候选人中排名第一)。记得时任天津市副市长俞海潮同志对我讲:“你们学科是天津市唯一既没有博士点也没有硕士点,但各位专家意见还高度一致的重点学科。”
市领导的信任,使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更转化成我拼命工作、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动力。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学科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我成为天津市地方高校和天津市电子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我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全国170多所高校中处于B+第一名(处于全国前20%之内)。
随着学科的发展,我领导成立了“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制定并实施了“内合外联”的发展战略,即对内整合队伍,凝练方向,对外加强合作,努力做到“小实体,大网络,虚拟资源共享”。我提出了科研工作要“入主流,上水平,求特色”的发展道路。利用天津市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平台,先后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中科院遥感所成立了“民航安全智能监控与识别联合实验室”和“民航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此外,该实验室还和中兴通讯公司天津研究所成立了“民航RFID技术联合实验室”。
实施“内合外联”战略,极大地提高了我领导的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近年来先后承担了3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11年9月1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点名参观了我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总经费6919万元)。由于成绩突出,2009年我领导的“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科研工作上水平的同时,作为院系领导,一个重要责任是保证自己的学生就业。现在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点。我的看法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首先要提高合格毕业生的比例(所谓合格毕业生就是毕业时获得毕业和学位双证,英语通过四级)。由于中国民航大学很多民航特种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好,学生学风不太好,导致签约率没有预期高。我通过分析校学工部统计数据发现,这不是“就业难”的问题,而是“难就业”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我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学生管理全程监控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的核心是坚持“重在平时,加强监管,关口前移”的方针,按照持续安全的理念和项目管理的要求来管理学生。其目的就是不让一个大学生落伍和失业。目前,社会上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相差一倍左右,民航系统也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自己个人的影响,积极推荐优秀女大学生就业,凡用人单位只要多招一个女生,我就敬一杯酒。
该措施实施四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签约率提高24%,延长学籍人数下降7倍。最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在2011届毕业生女生人数超过男生1%的情况下,女生签约率和男生相差只有1.3%,基本实现了男女就业平等。今年,该学生管理办法荣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