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二、主要做法
“社区通”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群众需求为基点,以服务民生、推进“四治”为目标,党组织全程负责,居村民实名加入,各部门强力支撑,构建“深耕基层社区、直通党心民心、服务精准精细、‘四治’广泛参与”的智能化工作系统,推进互联网时代基层治理的模式创新。
(一)深耕社区全面贯通,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以“社区通”为载体,宝山建立“区、街镇、居村、居村民”四级社会治理架构,覆盖全部居村,直通广大基层群众。各居村相对独立,成为小治理单元,街镇构成大治理单元,全区形成完整的工作系统,既让每个治理单元因地制宜运转,又保障了工作的整体推进。
1.健全责任体系。区、街镇职能部门和居村把居村民的需求和问题作为工作的逻辑起点,落实“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导向。区、街镇(园区)两级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加强统筹协调、巡查监督,聚焦基层、联通互融、跨前服务、提供支撑。居村层面明确居村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两委”分工负责板块,确保对居民诉求及时回应、有效处置。
2.建立工作载体。基于对微信的深度开发,“社区通”成为智能化移动工作载体,通过手机即可操作。根据居村民需求,设立宝山大调研、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物业之窗、业委连线、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公共法律服务等板块,农村社区还设有“村务公开”“乡愁乡音”板块。
3.制订制度规范。出台了《“社区通”实施意见》《“社区通”工作规范》《“社区通”指导手册》《“社区通”操作指南》等配套制度,形成“即时反应、巡查监督、线上线下联动”等工作机制,对如何回应群众、处置问题等作出明确规范,全程跟踪记录,形成工作量化指标并纳入考核。
4.锤炼基层队伍。成立“社区导师”团队,开设“社区讲堂”,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打造“社区通”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专业学习、交流分享、实践锻炼,帮助基层干部转变思维,提升互联网时代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二)群众路线“走新”“走心”,切实加强新形势线上线下思想政治工作
“社区通”由居村党组织全过程实施领导、管理运行,通过网上网下践行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
1.在线直播党的工作。居村党组织实时推送社区微党课,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全天候凝聚服务群众,宣传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中心工作。2018年,全区524个居村党组织在“社区通”全程同步推进换届,切实扩大了党员参与度和群众知晓度。广大党员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融入群众,带领群众传播正能量,涌现了大量好人好事。
2.畅通党群沟通渠道。“社区通”让居村民声音第一时间传递给居村党组织,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和民生信息指向清晰地一键直达群众,实现了群众与党和政府的“零距离”沟通,改变了过去“讲不上、听不到”的情况,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也成为了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比如,村党组织在“村务公开”板块发布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财务收支、动迁房分配、村干部报酬等情况,更好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