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之旅:新时代红色旅游的多维度解读》:
红色旅游与生俱来具有弘扬红色精神的功能和特性。党中央、国务院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三期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均赋予了红色旅游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职能和光荣使命。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指出:“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再一次向全党、全国、全军发出了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号令。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资源保护上,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意识,把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探索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保护和修缮了大批全国重点文物、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挖掘和整理了大量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献,实现了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在阵地建设上,构建了覆盖全面、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体系,以经典景区为主体的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30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得到有效建设和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课堂;在2015年中央组织部公布的全国首批76个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览馆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3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列其中,约占总数的47%。
在教育功能发挥上,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坚持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涌现出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演艺、歌曲等作品,繁荣发展了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旅游活动之一,年接待游客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10.27亿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完成《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标任务的129%,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四分之一。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红色旅游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近些年来,在中西文化激荡和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浮躁的心态、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在精神领域也有不少反映。我们要警惕和防止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被削弱、被消解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力量的自觉性。这不仅是历史的启示,更是现实的需要、未来的希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