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党员干部修养手册系列2: 党员干部修养手册核心价值观篇
0.00     定价 ¥ 25.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9119276
  • 作      者:
    成云雷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成云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现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纪委反腐倡廉师资库成员。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伦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著作十多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把中国家风分为环环相扣的十个板块,以“孝亲”始,以“爱国”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相适应。
  “孝亲”是孝老爱亲。是家风建设的起点。
  “齐家”是修身齐家。以嘉言懿行引导家人和睦相处。
  “教子”是以道教子。良好家风世代相传。
  “明礼”是明于礼仪。家庭成员之间以礼相待,走向社会后尊敬他者。
  “知耻”是明荣知耻。善于分辨是非,不断完善自我。
  “崇俭”是崇尚俭朴。是合理的持家之道。
  “尚廉”是推崇廉洁。远离金钱、美色、权力的种种诱惑。
  “积善”是积善成德。由善待邻人,而后乡人,而后国人,而后天下人。
  “敬业”是爱岗敬业。为官之人,其敬在勤且廉。
  “爱国”是热爱祖国。是家风建设的终点,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展开
精彩书摘
  《党员干部修养手册系列2: 党员干部修养手册核心价值观篇》: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是一位孝子。他的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闵子骞却只能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驾车时因寒冷打战,将绳子掉到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从打破的衣缝中间飞了出来,父亲方知他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了后妻。闵子骞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后,悔恨不已,从此对待他如同亲子。
  子路问孔子:“我听说有这样一个人,脸面黑瘦,手脚上有厚厚的茧,起早贪黑耕种五谷以赡养父母,却为什么没有孝子之称?”孔子回答道:“我猜想这个人对老人不够尊敬或者话说得不好听吧!古人说:‘只是让老人穿衣吃饱不能叫作孝。’最强的大力士也不能把自己举起,是没有力气吗?用力的方式不对而已。君子在家用心行孝,在外结交贤人,这样怎么能没有孝子之名呢?”
  曾子在瓜田除草时误断瓜秧根,其父曾皙以为他不爱惜瓜苗,非常愤怒,拿起棍子就打。曾子被打昏在地。曾子苏醒后很担心地询问父亲有没有被气病。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地对曾子说:“舜侍奉父亲的时候,如果是小的棍棒就接受惩罚,如果是大的棍棒就会先避开。舜这样做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也尽了孝子的本分。你却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曾子听完后醒悟过来,感叹道:“我犯的错,实在是太大了!”
  一日,子路拜见孔子,神色黯然,孔子询问他原因。子路回答道:“从前,我家境贫寒,常吃粗劣的野菜,我担心父母营养不够导致身体不好,经常到百里外的地方背米回家,奉养双亲。后来,父母离世,楚王聘我做官,以礼相待。现在,我过着富贵的生活,却再也不能到百里之外背米孝敬父母了!”孔子感叹道:“子路侍奉双亲,父母在世时竭心尽力,父母去世后倾尽哀思,真是孝顺啊!”
  汉景帝时,石建已经老了,头发白了,可他的父亲石奋还健在。石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息日,都要回家探望父亲。石建一回家,就悄悄地询问家人,打听父亲的近况,拿来父亲的内衣裤,亲自洗得千干净净,再交予家人,还不敢让父亲知道。石建当时是二千石的高官,但他却认为自己这样孝顺父亲是应尽的责任。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孝子名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家教很严,每逢他有过失,都会用拐杖打他。而伯俞总是跪在地上,毫无怨言地任由母亲责罚。有一天,当母亲用拐杖打他时,他忽然大哭起来。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他道:“娘每次打你的时候,你都会和颜悦色地接受,为什么今天却哭起来了呢?”伯俞回答说:“从前儿子犯了错,娘打我时,我感到很疼,知道娘的身体很健康;今天儿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疼,知道娘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我担心您的日子不多了,很难过,就哭起来。”
  司马迁出身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司马谈临终时,感叹孔子死后四百年没有一部好的历史著作,嘱咐司马迁要写出一部好的历史著作。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继承父职,在汉武帝手下任太史令。后来,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为仗义执言,表达了同情之心,得罪了汉武帝。汉武帝便以“欺君罔上”之罪,把司马迁投入监狱,并处以死刑。司马迁悲愤至极,但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决心忍受一切屈辱,以接受宫刑来赎罪。司马迁被释放后,继续发愤写作,最终完成巨著《史记》。
  赵咨,汉朝人,曾在敦煌任太守,后因病辞官回家,带领儿孙耕田种地,奉养母亲。一天晚上,许多强盗到他家里打劫。赵咨担心母亲受惊吓,就到门口去迎接强盗,拿出饭菜请强盗吃,并且对他们说:“我母亲八十多岁了,又生着病,请求你们留下一些衣服和粮食,让我可以供养我的母亲。”强盗们听了他的话,被他的孝心感动,没有拿任何东西就走了。
  ……
展开
目录
孝亲
齐家
教子
明礼
知耻
崇俭
尚廉
积善
敬业
爱国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