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家风故事》:
春日黄昏,阴雨绵绵,空气中透着逼人的寒气。昆山察院前一座民宅内,一位老者正在书房内泼墨挥毫,在乱世中享受难得的安宁。
突然,院门外急匆匆走进来三个人,神色焦虑地直奔书房而来。
“先生,出大事了!”为首的男子焦急地说道。
老者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急切地问道:“怎么回事?”
这是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一年。这年三月,北伐军即将南下进入吴淞江地界。当时,盘踞在昆山的军阀是张宗昌部贺文良旅。
为首的男子是昆山商会会长,另外两位是南区救火会的成员。他们告诉老者,贺文良部队听闻北伐军即将南下进驻昆山,便以血洗昆山城为名要挟商会,勒索五万元巨款。自1924年以来,江浙两地军阀开战,昆山地处两军前沿阵地,百姓深受战争之苦。昆山地方政府及民间商会团体在兵荒马乱中竭力维护一方安宁,创办医院,筹建红十字会,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眼下又怎么可能拿得出这笔巨款呢?
临危之际,大家一筹莫展,此三人被选作代表前来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正是昆山城赫赫有名的方还先生。方还父母早逝,自小被嘉定钱门塘张家收养。张家是耕读世家,方还深受张家家风影响,年轻时博览群书,且极富爱国情怀。光绪年间,方还在张家人的支持下,创力、了樾阁学堂、亭林学会,组织成立了昆山教育会和商会。在亲人的鼓励下,方还积极投身到爱国事业中,领导了昆山辛亥光复运动,首举革命义旗,执掌民政,成为中华民国昆山首任民政长。后来虽不再续任,但他仍然兼任昆山商会、救火会名誉会长职务,为昆山的发展尽心出力。
方还获悉情况之后,连夜秘密召集商会、救火会骨干成员商议对策。
第二天晚上,在昆山商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方还作为商会代表与军阀代表进行谈判。方还朝军阀代表拱手承诺道:“请军爷放心,方某担保,三日后一定筹满五万元。”军阀代表一听此言,得意地说道:“早点达成共识嘛,对大家都有好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