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遗产是人类农耕文明与智慧的体现,其在我国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乡土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有形遗产,如乡土建筑、古村落等,还包括无形文化遗产,如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几年,在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推动下,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在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的浪潮中,很多村寨缺少科学的规划,过于强调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导致当地一些文物古迹、人文传统、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一味模仿示范村的模式也使得一些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变得千篇一律,导致乡村原有风貌和特色文化的丧失。很多具有乡土文化典型性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弃、被抛荒的危机。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普及对乡土文化遗产的认识,唤醒公众对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探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写作的目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