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历史上的铁路华工与中美关系
0.00     定价 ¥ 9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7037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算不如天算”。中国老百姓的这个话用来描述今天的美国,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美国社会内部发生重要变化并非始自今日。比如,在经济领域,资本和传统制造业外移在最近两次大选中都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但其实它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时的规模、影响还不那么显著。美国与很多国家的贸易不平衡,也是由来已久。至于增长动力不足、工作机会减少、基础设施陈旧,都不过是上述问题的结果,当然它们也会反过来加剧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
  时移世易,今天我们的研究,也必须既要有历史的眼光,也要有未来的视角,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以及各种各样的挑战、风险、危机,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既不忘初心,又敢于创新,把中美关系放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格局演变中来研究,把大国关系置于一个新的国际关系调整中去审视。毫无疑问,我们自己一方面仍然要坚持走和平、合作、互利、互鉴、共享、共赢的道路,并积极建设新型的非零和游戏、非丛林法则支配的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底线思维,对于任何可能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冷静分析,从容应对,妥善管控,化解危机。在此过程中,如何主动寻求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交汇点,积极扩大各类利益交汇面,是国别研究和大国关系研究可以多做文章的领域,也是美国研究和中美关系研究可以有所贡献的领域,而回到所研究的国别的历史、社会、文化,对于它的经济和政治及对外政策的变化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上的铁路华工与中美关系》:
  (一)全球共生系统理论应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国际关系是以无政府状态下的霸权体系或力量均势为特征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几乎所有崛起中的新兴强国与当时国际体系的霸主都难以摆脱“崛起国与霸权国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冲突的结果也是灾难性的,犹如修昔底德笔下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两个强国都走向衰落。中国和一批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的突出特点之一。它们与美国等守成大国之间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正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命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摆脱“崛起国与霸权国必然冲突”历史魔咒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首先,世界已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要和平,国家谋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其次,大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世界开始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下的国际体系。这促使大国必须摒弃对抗.遏制的冷战思维,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加强合作和国际制度建设,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合作共赢。再次,大国共同面临各种非传统安全挑战,没有一个大国可以单独解决全球变暖、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海盗、环境污染、艾滋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应对这些非传统安全挑战。最后,核武器和网络战能力的发展成为制约大国之间冲突的有力因素。大国之间相互的核威慑促使它们尽量避免爆发武装冲突。由于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因此它既是世界面临的巨大危险,也是避免大国交战的有力制约因素。网络战能力也在大国之间造成相互威慑。一个国家越依赖网络,越经受不住电脑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只有合作治理网络空间,才能有效应对网络黑客和网络恐怖主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共生系统理论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共生系统理论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将其运用于国际体系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以得出:
  其一,全球体系是一个大系统,世界一切事物都共生在这个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在一种系统联系中共生的。也就是说,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行为者之间、非国家行为者之间、国家行为者与非国家行为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其二,全球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而整体依赖于部分;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因而部分依赖于整体。但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质特征的整体。当今全球体系虽然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但随着一批新兴大国的崛起以及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洲的崛起,全球体系中的新质正在增加,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抵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益被接受和尊重,新安全观已经提出。
  其三,全球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它们既共生又竞争,既对话又斗争,既包容又排斥,这种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美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美国是主导国际体系的大国,中国是崛起中的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后现代化国家,中国则是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但同时,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或并行不悖的利益也很大。中美两国既共生又竞争,既对话又斗争,既包容又排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和国际体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四,全球体系中的各组成部分与整体是共生的,一个国家必须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认识到,在“地球村”这个共生系统中,世界各国只有合作才能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只有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战略,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
展开
目录
笔谈:特朗普政府内政外交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
朝核问题的美国政治背景
特朗普对华政策透视
——从美国政治演变谈起
如何看当前的中美关系

专题研究:美国铁路华工
让美国铁路华工话题进入公众视野
美国铁路华工的追梦、圆梦
——基于侨乡视角的考察
追寻沉默的美国铁路华工
——以中国近现代广东五邑侨乡文书为中心的探讨
美国铁路华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美关系
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
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评析
“9.11”事件以来美国意识形态政策的调整及中国的对策

中美关系史
英人著述与美国早期孔子认知模式的转变
排斥与反排斥:排华法下的中国移民与美国移民官员
19世纪后期旧金山华人的反排华斗争
——以保护华埠为例
浅谈美国华工出入境档案
——以旧金山分馆馆藏档案为例

美国内政
美国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演变与制度化
美国铁路业的兴衰及其影响因素
对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的分析与评估

美国外交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基于实力与政治领导力关系的视角
小布什政府对朝决策中的内部博弈
“勉强大国”与“中等强国”:美加北极关系析探
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内外环境与发展走向

会议综述
中华美国学会2017年年会暨“中美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从美国华工谈起”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后致射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