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0.00     定价 ¥ 3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69412
  • 作      者:
    韩震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韩震,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材研究院院长、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国家督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主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著作有《西方历史哲学导论》《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重建理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等,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丛书(中文版、英文版各12卷),译著有《自我的根源》(合译)、《历史与转义》等。其著作多次入选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物,多次荣获北京市、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中国外交价值观四个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体系,构建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话语体系;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话语方式创新;如何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加强价值观传播,把握好话语策略;如何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目的是促进价值观念的制度化、对象化和客观化,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成为有法律保障的公序良俗。


实际上,法律法规本身就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不同的法律体系体现不同的价值观。一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本身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公平正义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于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无论如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代中国,这个途径更具有时代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法律法规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某些不再适用于发展变化了的现实的地方。例如:有的法规和政策价值导向不鲜明,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保障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符的现象;部分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全民法治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深入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立法需求,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通过立改废释并举,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立法,使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相适应的,要依照法定程序及时修改或废止。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推动文明行为、正直诚信、见义勇为、尊崇英雄、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亲敬老、仁爱友善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我们要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促进善治。这就是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的渠道和方式,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注重总结推广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依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良法善治,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局面。社会治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提倡和鼓励,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实行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司法政策,增强适用法律法规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遵循法治的价值取向,为惩治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失德败德行为,提供具体、明确的司法政策支持。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要求,发挥司法解释功能,正确解释法律。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及时选择对司法办案有普遍指导意义,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示范作用的案例,将其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通过个案解释法律,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学科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节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价值观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

第四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第五节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第六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

第一节 话语的内涵、实质和功能

第二节 社会发展需要伴随话语方式的变革

第三节 话语方式创新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

第四节 话语创新来自对时代的深刻理解
和准确把握

第五节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的价值观传播
与话语策略

第六节 当代世界的变化需要中国的新理念
和新话语


第三章 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

第一节 建设文化强国是提高传播力的基础

第二节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第三节 价值传播的话语创新

第四节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节 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
中国制度

第六节 要向世界证明中国正迈向人民民主
新境界


第四章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中国外交价值观

第一节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节 讲信修睦协和万邦

第三节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的核心
价值观

第四节 拓展公共外交的空间和功能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