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五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0.00     定价 ¥ 3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1380
  • 作      者: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艾哈迈德·爱敏(1886-1954),20世纪阿拉伯世界负盛名、有影响的伊斯兰学者之一,埃及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哲学的启蒙思想家。毕生致力于阿拉伯历史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几十部著作,其中三卷八册本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近午时期》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正午时期》影响大,被称为“艾哈迈德·爱敏伊斯兰百科全书”。
  艾哈迈德·爱敏出生在埃及三角洲库姆赫拉特村的一个贫苦家庭。进过私塾和清真寺小学。后在公费的爱资哈尔大学和伊斯兰高等法学院学习。1911年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教师和法官。1926年任开罗大学教授,1939年任文学院院长,1954年去世。
  在开罗大学任教后,即同他的挚友、盲人文豪塔哈·侯赛因和著名历史学家阿巴迪商定,分工撰写三部多卷本的阿拉伯历史著作。阿巴迪写《政治史》,塔哈·侯赛因写《文学史》,艾哈迈德·爱敏写《文化史》。按历史分期统一书名为《伊斯兰黎明时期》、《伊斯兰近午时期》和《伊斯兰正午时期》,书名下各副标题为:《政治生活》、《文学生活》和《学术思想、宗教、文化生活》。但是后来仅艾哈迈德·爱敏一人完成了三卷八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写作,书名未变。第一卷一册,第二卷三册,第三卷四册。
  该书从1929年首卷《黎明时期》的问世,到1953年第三卷第三册的出版,历时二十四载。一至七册的出版时间依次是:1929年、1933年、1935年、1939年、1945年、1952年和1953年,第八册则是在1954年艾哈迈德·爱敏去世后由著名历史学家艾哈迈德·福瓦德整理出版。
  全书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立论公允、见解精辟、论述清晰、文笔流畅,出版后受到阿拉伯学术界高度评价。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部巨著是用可靠的史料写成的,文字畅达,见解精辟,是一部阿拉伯文化史的光辉巨著,是阿拉伯文化的知识宝库。
  ——著名学者穆斯塔法·西哈比
  
  ★这部巨著是献给当今世界的一部珍贵、丰富、不朽的宝藏。
  ——著名文豪塔哈·侯赛因
  
  ★这部巨著是考察伊斯兰文化的灯塔。
  ——著名历史学家艾哈迈德·福瓦德
  
  ★本书对阿拉伯,对穆斯林的学术、思想、文化等的发展,作了研究与论述,是一部不朽的学术著作,是著者聪明睿智、努力奋斗的见证,是他冲破重重障碍,克服种种险阻.踏破道道难关,穿过崎岖小路才获得的珍贵成果。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迄今无人可比。
  ——著名文学家哈桑·齐亚特
展开
精彩书摘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五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哈里发职权的削弱,各地的埃米尔纷纷中断了与哈里发的臣属关系,自封为穆民的领袖,或哈里发。法蒂玛人是这一行动的始作俑者,他们在伊历297年/公元909年征服凯鲁万之后,给自己戴上了哈里发的头衔。法蒂玛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是什叶派人,什叶派认为倭马亚人和阿拔斯人剥夺了他们出任哈里发的权利。现在什叶派掌握了政权,便把“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最有资格担任哈里发”的理论付诸实践。安德鲁斯的倭马亚人尽管是逊尼派人,在见到法蒂玛人自称哈里发后,阿卜杜·拉赫曼·纳绥尔于伊历350年/公元961年将自己的埃米尔称号改为穆民的领袖,而在此之前,倭马亚人只称埃米尔或哈里发的子民。麦盖里说:“阿卜杜·拉赫曼·纳绥尔见突厥释奴大权独揽,哈里发地位岌岌可危,便给自己冠以穆民的领袖这一称号;当听到穆厄尼斯·穆扎法尔于伊历311年/公元930年将自己的主人穆格台迪尔哈里发杀死的消息后,便又给自己加上了哈里发的头衔。”
  这里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分裂对各地的伊斯兰独立王朝是否有利?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奇怪,因为人们习惯上把团结或分裂作为判断国家是发展进步、还是衰弱落后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发展与哈里发联系在一起:哈里发如果强大,其权力如果能控制全国各地,国家就是强大的;否则,国家就是虚弱的。
  笔者以为这种判断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有可能出现哈里发软弱无能反倒对各独立王朝有利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很多伊斯兰王朝在脱离了巴格达哈里发的统治、获得独立之后,反而比独立前的情况要好得多。如:埃及在受突伦人、伊赫什德人和法蒂玛人统治时的情况,就比巴格达派遣总督统治时要好;萨曼人统治下的法里斯及河外地区比以前受阿拔斯总督统治时要强。当然,各地的独立对巴格达的哈里发来讲是不幸的。
  如果我们从被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从哈里发的利益去衡量事情的话——笔者认为这是最正确的衡量标准——分裂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分裂出去的国家和地区是有利的,这和独立前的恶劣状况相比,至少是比较有利的。每个国家自己管理自己,财政收入可用于本国的发展,财富分配也较为公正,这些都要比在被软弱无能、且受制于突厥人的哈里发统治之时好得多。
  安德鲁斯是在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独立的。在摆脱了阿拔斯人的控制之后,逐渐强大繁荣起来,对学术、文学和文明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笔者认为,倘若安德鲁斯一直在阿拔斯王朝的卵翼之下,其发展是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的。
  是的,分裂之后,在外来侵略面前,如面对罗马人的入侵,人们是软弱无力的。一个独立的小王朝,如哈姆丹王朝独自挑起了原本应由整个帝国承担的抵御重任。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帝国衰弱的表现。特别要指出的是,那些独立王朝之间不能达成谅解,不能做出抵御外部敌人入侵的整体安排,因为这种安排需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不能感情用事,而且要把共同的利益放在一国的私利之上。这是一个穆斯林直到今天都没有达到的境界!当时,每个独立王朝与其穆斯林邻国之间大多是敌对关系,相互之间没能达成内部利益高于外部利益的谅解。假如各王朝能在保持各自独立的基础上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共同抵御外侵,是能取得胜利的。尽管有这些不利之处,笔者仍然认为,很多伊斯兰王朝从其独立之中得到了在听命于巴格达时所无法享有的安全与繁荣。
  第二个问题:帝国分裂后的学术和文学状况如何?分裂对学术和文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学术和文学是随着巴格达哈里发的没落而一蹶不振,还是因各王朝的独立而得到发展?
  ……
展开
目录
著者序言
第一篇 自穆台瓦基勒时代至伊斯兰教历
四世纪末期的社会生活
第一章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居民
第二章 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第二篇 自穆台瓦基勒时代至伊斯兰教历
四世纪末期的文化生活中心
第一章 埃及和沙姆地区
第二章 伊拉克和波斯南部
第三章 呼罗珊及河外地区
第四章 信德和阿富汗
第五章 马格里布诸国
第六章 阿拉伯半岛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