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
自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至今,我国养猪业已受严重影响。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本书主要包括非洲猪瘟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免疫机制、诊断检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安全及防控措施,介绍了欧盟、西班牙和巴西在非洲猪瘟防控和治愈方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介绍了非洲猪瘟发生后的复养知识,详细指导复养流程,实用性强。附录中还列出了我国非洲猪瘟的应急预案、防治技术规范以及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是广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者和协会会员的必备参考用书。
前言
第一篇 非洲猪瘟基本知识
1 概述
1.1 非洲猪瘟定义
1.2 非洲猪瘟的流行史
1.3 非洲猪瘟的危害
2 病原学
2.1 命名和分类
2.1.1 病毒命名
2.1.2 病毒分类
2.2 形态结构
2.2.1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2.2.2 病毒的结构
2.3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2.4 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3 流行病学
3.1 宿主
3.1.1 野猪
3.1.2 家猪
3.1.3 软蜱
3.2 传播循环
3.2.1 丛林传播循环
3.2.2 蜱-猪循环
3.2.3 家猪循环
3.2.4 野猪-栖息地循环
3.3 易感动物
3.4 病毒的感染动态
4 致病机理
4.1 病毒感染规律和细胞嗜性
4.2 病毒造成的病理损伤
4.2.1 出血性病变
4.2.2 脾脏充血性肿大
4.2.3 肺脏水肿
4.2.4 白细胞减少症
4.3 病毒控制细胞凋亡
5 免疫机制
5.1 先天性免疫
5.1.1 先天性免疫相关细胞
5.1.2 先天性免疫蛋白在对抗ASFV中的作用
5.2 体液免疫
5.3 细胞免疫
5.4 交叉免疫
6 诊断检测
6.1 临床诊断
6.2 病原学诊断
6.2.1 病毒分离
6.2.2 荧光抗体检测
6.2.3 抗原ELISA检测
6.2.4 分子诊断技术
6.3 血清学诊断
6.4 病理学诊断
……
第二篇 非洲猪瘟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篇 非洲猪瘟防控
附录 我国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文件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