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写照
朱秀海
当兵44年,仔细想来,刀刻般留在记忆中的军歌还真不少。但要说影响最大、脱口就能唱的,至少有三首。
第一首当然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说它是歌,其实是纪律条令。它是我到新兵连后学会的第一首歌,你只要当过兵,都会终生难忘。
第二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了。新兵下连后指导员不在,我的老连长姓麦,要给新兵上政治课,不知怎的听说新兵里头有一个我毛笔字还能写两下子,就把我叫到连部,让我把这首歌抄到一张四整尺的白纸上挂起来,找人教唱。他说我军宗旨都在里面,这首歌就是政治课,学会唱就知道该怎么当兵了。学唱时就是大着嗓门吼,不求甚解。今天回头想来,老连长真是懂政治,他的话没错,我们这些新兵入伍后首先要知道的当然是怎么当兵,道理歌里面都有,简单地说就是要像雷锋一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艰苦朴素,做革命的螺丝钉,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记住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这首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一样天天唱,唱着唱着,不懂也懂了。
除了它们,还有一支歌说天天唱都不准确、几乎是时时都在唱,它就是《说打就打》。我当新兵是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我所在的部队是四野的6纵17师,著名的“攻坚老虎”,我们团是师的第一团,自称“攻坚老虎头”,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在海南战役中首创“木船打兵舰”的辉煌战例。那时从早到晚都在喊打仗,除了执行营建任务,部队天天像歌词里写的那样练习手中枪刺刀手榴弹。这首歌一直伴随着我当兵、当班长,到师机关工作后又回到连队当副指导员。早上睁开眼出操时唱,上下训练场唱,行军拉练时唱,开会时也唱,饭前列队时还唱,几乎到了一张嘴就是它的程度。
1978年12月,已经调到军区机关工作的我接到命令从驻地登上军列去参战,马上又在另一支历史更加悠久、战功更加显赫的兄弟部队——陆军第43军的127师——的每节车厢里,在到达集结地后的临时驻训地,在每一块战前应急训练场上,都听到了这首歌。可见那个年代全军都在唱这支歌。在战争就要打响的日子里听这支歌真是热血沸腾啊,因为真的是说打就打了,部队包括第一次参战的我天天练的仍然是手中枪刺刀手榴弹,而且像歌里唱的一样,必须抓紧时间加油练,练好本领准备战。127师从井冈山一路打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从没打过败仗,这不打也罢了,真要打了,全师上下憋着一口气打个样儿给对手看看,开战后果然势如破竹,四战四捷,临撤了还打了敌人一个回马枪,那叫一个痛快淋漓!今天想起来,战前这首歌在部队已经不是一首单纯的军旅歌曲,它成了每一名参战官兵向祖国和人民吼出来的豪迈誓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部边境有过长达十年的战争。有的朋友知道我两次上战场,问我在战场上大家唱什么歌,唱没唱过当时和战后那几首在全国影响很大的歌,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初听激昂慷慨,仔细琢磨却又让你柔肠寸断。我说没有,不但我,我的战友中也好像没人唱过,至少我没有在战场上听人唱过。倒是有一首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我在战场上听人唱过,自己也唱: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啊游击队呀/快带我走吧/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游击队呀/快带我走吧/我实在不能再忍受/啊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