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天雨粟:汉字与信仰
0.00     定价 ¥ 42.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0785215
  • 作      者:
    王以培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天雨粟”的典故出自《淮南子》,意思是仓颉造字感动天地鬼神。作家王以培的这本书正是对汉字的致敬。

作者以一个个汉字为着力点,从其渊源说起,结合各种民间传说、经典文本进行展开,铺陈出一张包含了民俗、传说、古典文学等要素的网。书中不仅有学理性的文化阐释,更充满了饱含天地情怀的文化精神。从抽象的字,到具体的历史,文字以概括的方式结构着人们的真实生活。从“小狐滩”到“白帝城”,在作者的精神世界中,这些或真实或虚构的元素交融在一起,仿佛从天而降的珍宝。

作者在多年研究《说文解字》的基础上,详解了汉字与中国人精神、信仰、实际生活之间的映射关系。作者试图通过剖析汉字的起源、结构和意义,厘清汉民族的精神脉络,从而为中国人的精神寻找一个家园,为我们的灵魂找到归属,找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信仰。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以培,生于南京。在北京读书,教书。十多年来独自在长江三峡地区采风、创作至今。除《长江边的古镇》系列作品,另有代表作:长篇小说《烟村》《幽事》《大钟亭》;旅行三部曲《转场》《灰狗》《忘忧》,合集《游吟》;诗集《这一夜发生了什么》《寺庙里的语言》《采真》《荒凉石窟·醉舟》《敦煌繁露》《立体几何》;童话集《布谷鸟》《小猫菜花》;摄影散文集《清庙》;译著《兰波作品全集》《小王子》。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以《说文解字》对部首“礻”旁的解释“三垂,日月星也”为起点,发现了“礻”部汉字的共同特点,就是与信仰、礼仪等的关联,从而阐发出汉民族蕴藏在汉字中的精神追求和光明境界,并为66个“礻”旁汉字都创作了诗歌,通过诗歌来进一步解读古意。作者继而以《尔雅》为源泉,将他对汉字的研究推向深入,通过对大量古诗文的引证,来构筑他的汉字文化观。最后作为有力补充的,是作者对中国神话传说的解读,通过对长江沿岸传说、民歌等民间文化宝藏的挖掘,升华汉字与信仰的内在关联。

本书在作者多年研究、教学、实地采风和创作的实践基础上形成,有着突出的创造性,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是引导人们发现汉字的丰富价值、传承和热爱本民族文化的良师益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汉字文化研究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尔雅》是中国第一部汉语字典。尔为近,雅为正。“尔雅”即“近正”,就是以正言、雅言来规范统一方言古语。相传《尔雅》为孔子门人所作,也有说是周公所作,之后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西京杂记》有云:

 

郭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制。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记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

 

郭璞《尔雅序言》所云:“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无论《说文》《尔雅》,皆缘于仓颉造字。荀子说得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这个“一”字,用心体会,与其说是收集整理,规范统一,不如说是一个人,凭着一颗心,一以贯之,一气呵成。

《说文解字序》载: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纬书《春秋元命苞》曰: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可见仓颉是一位“通灵者”,如上古先辈,仰观天象,俯察大地万物,并领受神灵旨意而创立汉字。相对于传统观念认为的,汉字之创立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辛苦积累,我更愿意相信经史所载:汉字乃仓颉独创——作为民族先知,仓颉与神灵交通,并领受了天神祝福、上帝之光。

追根寻源,不妨从《尔雅》开篇,寻找汉字初始。《尔雅·释诂》第一行云: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初,裁衣之始。哉,草木之始。首,头也,身之始。基,墙始筑也。肇,始开也。祖,宗庙之始。元,善之始。胎,人成形之始。俶,动作之始。落,木叶陨坠之始。权舆,天地之始。所有这些,均为具体初始,最终归纳为抽象之“始也”。

《尚书·康诰》云:“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孔传:“周公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这里“哉生魄”,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此日月始缺,即始生月魄。月魄,指月黑无光的部分。

《诗·大雅·既醉》:“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即好结局必有好开端,先王替身,祝辞美好。俶,开始。尸,祭祖时,以生者代替祖先形象。

《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访,指谋划,商讨。落,指开始。止,语气词。率,即遵循。时,指是,这。昭考,指武王。即成王即位之始,遵循武王之道,与群臣商议国事。

《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即我呀,回想从前,高居大厦。而今每餐无余,感叹有始无终!

中古时期,统一的国家尚未形成,各国各有方言。同一事物,名称不同,表述各异。《尔雅》正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揔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郭璞序言)。统一方言俚语,是各种语言文字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每种成熟的语言,都曾反复经历兴起、爆发、归纳、总结的过程。如长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语言文字的发展必陷入停滞、僵化;反之,如不及时规范统一,则成一盘散沙。

对比《尔雅》与《说文》,可见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之上,通过对字形、字义之归纳总结,逐步完善形成的。如《尔雅》中各种“初始”,在《说文》里被“推十合一”而成“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不仅是对“一”的解释,更是我族的“创世记”开篇。相比于其他各民族的“创世记”,没有比这更简练、传神的。

……

展开
目录

卷一 汉字神谱

第一章“吾道一以贯之”

第二章千灯会元

第三章“经史传世,江河不废”

第四章《尔雅》精神

第五章汉字神谱

第六章汉字思维

第七章“通灵者”如是说

 

卷二寺庙里的语言

 

卷三尔雅·殷墟

 

卷四神话的家园

第一章“小狐滩”与“四季传说”

第二章冉瞎子与俄狄浦斯

第三章栾布与安提戈涅

第四章“滚石”与“红楼”

第五章白帝城与“上帝之城”

第六章屈原与秭归

第七章昭君与兴山

第八章忠县灵珠

第九章“未知生,焉知死”

第十章“风乎舞雩,咏而归”

 

卷五白帝城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