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研究成果,鉴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沿线国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应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顶层设计。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实体化和机制化,逐步形成以高峰论坛为引领、以区域合作机制为依托、以专门领域合作机制为支撑、以现有国际机制相关议程与项目对接为节点的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网络。
总 序 践行高端智库初心使命推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这7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 70年,是创造经济快速增长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70年,是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70年。7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70年来,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制造大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70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快速推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70年来,民生不断改善,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正在走向全面小康。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巨大、如此深刻、如此震撼的历史性变化,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将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前进的新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但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我国的制度是优越的、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中国发展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动能和潜力仍然巨大,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发展潜力来自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完备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及其有效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的演变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新中国成立 70年、改革开放 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建立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都具有充裕的储备和较高的质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能有效地把这些要素调动和组织起来,从而为经济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不断形成和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中国的发展潜力来自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需求扩张空间。一方面,我国的市场规模巨大、内部结构复杂,有利于形成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尚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必须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平衡发展,意味着巨大的社会总需求和经济结构优化,这无疑将激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中国的发展潜力来自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新动能的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在生命科学、绿色能源开发、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等许多领域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加快成长,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经济长期发展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我们完全能够抓住全球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为经济增长赋予全新的动能。
中国的发展潜力来自不断创新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纲”,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形成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科学的宏观调控下,近年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波动最小的时期,同世界其他大国经济运行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的发展潜力来自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几年来,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少数国家逆流而动的形势和背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在国际竞争中拓展发展新空间、推进自主发展。同时,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扩大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还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些努力,既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规则制定权,为经济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综上,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潜力,有独特的优势。而贯穿各个方面始终的最为根本性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应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运行、释放经济发展巨大潜力,最大优势仍然是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全面从严治党让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是我们有效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障。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党领导下的国家高端智库,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践之于行,自觉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以往成就基础上接续奋斗。过去 30多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向、目标及战略举措方面,完成了若干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要继续坚持为党咨政、为国建言、为民服务,不断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8年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政策价值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这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2019”就是部分代表性成果的集中展现。丛书共包括 14部著作,其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重点》《波澜壮阔 40年——我国改革开放 40年回顾、总结与展望》 2部著作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大研究课题报告;《新时代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再思考》《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平台经济的发展与规制研究》等 9部著作是各研究部(所)的重点研究课题报告;另 3部著作是专项、招标课题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自 2010年首次面世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了整整十年。十年来, 丛书累计出书 143种(148册),成为我国智库业界的知名出版物,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同志以及政策咨询研究机构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丛书编委会,向广大读者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希望丛书继续得到领导、专家、读者们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促使我们在今后决策咨询等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019年 11月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研究员)
目 录
摘要……………………………………………………………………001
总报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1
一、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1
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
三、国际合作机制理论简述……………………………………………… 26
四、现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述略……………………………… 31
五、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建议………………… 40
分报告一 亚太经合组织专题研究……………………………………………… 92
一、APEC成立背景………………………………………………………… 92
二、APEC的发展历程……………………………………………………… 94
三、APEC的运作特点……………………………………………………… 97
四、APEC机制化水平评估………………………………………………… 98
五、APEC面临的困境及前景…………………………………………… 100
六、APEC经验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102
分报告二 经合组织专题研究……………………………………………………105
一、OECD成立背景……………………………………………………… 106
二、OECD的发展历程…………………………………………………… 106
三、OECD的组织架构和国际地位……………………………………… 111
四、OECD的运行特点和实际作用……………………………………… 117
五、OECD存在的问题…………………………………………………… 120
六、OECD经验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123
分报告三 澜湄合作机制专题研究………………………………………………127
一、澜湄合作机制设立背景…………………………………………… 127
二、澜湄合作取得的进展……………………………………………… 130
三、澜湄合作机制运作情况…………………………………………… 132
四、澜湄合作机制评估………………………………………………… 136
五、澜湄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138
六、澜湄合作经验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139
分报告四 二十国集团专题研究…………………………………………………143
一、G20成立背景………………………………………………………… 143
二、G20机制的主要特点………………………………………………… 145
三、G20面临的挑战… …………………………………………………… 150
四、G20经验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152
分报告五 上海合作组织专题研究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背景………………………………………… 155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157
三、上海合作组织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160
四、上海合作组织经验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164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