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人口史论纲(1949—2017)
0.00     定价 ¥ 78.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4768339
  • 作      者:
    张弥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弥,女,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主要研究丶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及政策等,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参加多项国家和部级课题,出版有《发展经济学》《城市发展战略》《国有企业攻坚》《城市体系的网络结构》《社会转型与民生之路》等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参考》《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口史论纲(1949—2017)》分析了1950年到2016年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政策的变化,对人口变迁模式和增长的影响,认为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政策上是对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对人的再生产,决策权由家庭分散自由行使;二是改革开放到2016年的38年间,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向市场转变,而人的再生产则收归国家,实行集中的计划管理。在经济体制越来越向市场经济调节迈进时,人口再生产的计划管理,人口流动的未彻底放开,其后果是导致对人口增长和流动的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节,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人口坑”。中国经济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强先衰,而人口城市化则呈现出农村人口中青年出村进城,老年出城 回村的特点。这样既强烈的约束了生育意愿,又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下行压力,尤其对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国民经济会产生深刻和严重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1949年后生育自主决策与人口增长及转型
二、1978年后的生育管制及其人口增长
三、中国的计划生育“人口坑”和中国经济的“未强先衰”

第一章 农业时代(1949-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大跃进”运动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的高生育率和恢复性增长
一、土地改革与农村农户经济
二、传统的生育观和生育行为
三、避孕技术的落后
四、生活改善与死亡率快速下降
五、人口高生育率与高增长率
第二节 自由迁徙和城市化
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管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化与人口流动
三、人口城市化的方式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改造与人口增长和迁移
一、从农户经济到高级社的生育率转折
二、后期人口的过度转移
三、粮食供需与人口增长和流动失衡的凸显
四、马寅初《新人口论》和建议控制人口
五、学术和政策界的争论和人口政策

第二章 特殊时期(1958-1961):马尔萨斯式平衡与逆城市化
第一节 从农村高级社到人民公社
一、灾荒和粮食征购与农村低生育率
二、农田水利建设与大炼钢铁
三、农村营养不良与高死亡率
四、四年人口负增长率和低成长
第二节 短缺经济下的工业收缩
一、粮食供应短缺与工业规模收缩
二、劝退城镇人口返回农村
三、食品短缺影响人口增长
第三节 城乡户籍制度的建立
一、确立户籍管理制度
二、城镇家庭人口与粮油配给制度
三、城市化水平下降

第三章 恢复与“文化大革命”前期(1962-1972):人口增长与迁移停滞
第一节 农村高生育率
一、征购减少与解散食堂
二、自留地与农户经济间歇复苏
三、农村生育率反弹
第二节 城市人口生育率及变化
一、生育率前高后低
二、人口恢复性增长
第三节 城市化进程停滞
一、严禁人口向城市流动
二、极少量人口向城市迁移
三、后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四、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人口增长与逆城市化(1973-1979)
第一节 人口生育和增长下降
一、抑制农村自留地
二、集体劳动被分配强化
三、提倡计划生育与避孕技术开始普及
第二节 人口生育模式转换
一、生育观念改变
二、城市人口抚养能力下降
三、人口增长率快速下降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人口迁移
一、知识青年下乡与城市家庭向农村疏散
二、少部分农村人口转成城市居民
三、“文化大革命”后期放宽知识青年返回城市
四、城市化进程仍然基本停滞

第五章 改革开放初期(1980-1990):增长小幅反弹与人口流动开启
第一节 人口的第三波高增长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传统生育的反复
二、知识青年回城与集中成婚生育
三、生育率从高水平降低到替代水平
四、寿命延长与人口中高速增长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启动人口流动
一、经济恢复扩大人口进城
二、联产承包收益递减与“农工潮”
三、从禁止农民工外出到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
第三节 计划生育从倡导到国策
一、国外人口增长悲观论的进入和传播
二、控制生育:人口学的主流研究
三、计划生育观点从倡议到国策
四、计划生育措施逐步强化

第六章 世纪之交(1991-2002):生育双重调节与人口流动加速
第一节 生育市场的双重调节
一、生育机制调节功能越来越强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颁布
三、生育管制措施越来越严密
第二节 人口增长快速转型
一、家庭小型化
二、低生育文化开始形成
三、急剧转入人口低生育率和人口低增长速度阶段
第三节 世纪之交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一、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二、农民工务工和临时居住制度的形成
三、城市人口增长:教育、从商和入伍等因素
四、城市化水平的变动

第七章 21世纪初(2003-2013):工业化后期的人口增长与流动
第一节 人口的超低生育和增长
一、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二、传统生育观念瓦解
三、人口流动降低生育率
第二节 生育成本对生育率的约束
一、生养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急剧上升
二、生育的行政罚款成本快速趋于昂贵
三、计划生育管制更加严格
第三节 21世纪初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一、工业化中后期与劳动力需求
二、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到接近枯竭
三、户籍、教育、社保深层次问题
四、人口迁移呈现出“青出老回”的状态
五、城市扩张性人口城市化
六、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

第八章 人口生育与迁移大争论和政策转型的四年(2014-2017)
第一节 对计划生育的反思与政策的调整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和高增长时间的缩短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后果的显现
三、对计划生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
四、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五、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六、生育体制改革内容和时间的争论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一、剩余劳动力枯竭与人口流动回落
二、经济增长放缓与农民工返乡
三、2014-2017年的城镇化水平
四、对传统城市化模式的反思
五、国务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退出与进入障碍
七、人口迁移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
第三节 中国人口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一、人口经济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
二、关于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