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
从来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像互联网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一样,给人类的生活方式、产业发展、组织结构等带来如此大的改变,推动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教育带来了各种影响。在本书的第一章,我们就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社会变革谈起,来探讨教育变革面临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互联网+”促社会变革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最初只有4个结点。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通讯协议,建立了NSFnet广域网。1990年6月,NSFnet取代ARPAnet成为了Internet的主干网。1990年12月25日,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里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WW),使得访问互联网内容更方便,也使得互联网快速发展起来。
在中国,1987年,北京大学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正式加入互联网。1992年左右,我在北京大学力学系读书,系里的陈耀松教授用一条专线通过高能物理所联通了互联网,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当时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美国图书馆里的资料,感觉很神奇。1994年3月,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1995年5月,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创立,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我们开始逐渐知道了搜狐、新浪、网易等各式各样的网站。1997年,在父亲的支持下,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计算机,但是在宿舍里还不能上网。1999年7月,我硕士毕业留北大电教中心计算机教研室工作,有机会经常上网,不过依稀记得那时候访问速度比较快的网站好像就是清华大学几位学生创办的“化云坊”等教育网内几个简单的网站。
弹指一挥间,互联网在世界上发展才50年,在中国大规模发展才20多年,但是已经使社会产生了可以称之为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章 引言: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
一、 互联网引发的故事
先给大家讲讲手机的故事,这些年,年轻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玩手机,其实不光年轻人,小孩子也在玩手机,而且是很小的小孩子;不光小孩子,老人家也在玩手机。网上曾经有两张对比鲜明的照片,2009年奥巴马全家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还都是在认真地看活动,但是到2013年他们全家再次参加类似活动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玩手机。还有两张照片,2005年在一个大型集会中,每个人都在看(图1-1上),但是到2013年类似的活动的时候,所有人都举着手机在拍(图1-1下)。短短几年,手机确实让这个时代变化了许多。
图1-1 两次大型集会的对比照片
图1-2 中国网民数量图(单位: 万人)
数据来源: 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我曾经把中国互联网中心公布的网民规模统计了一下,1997年中国只有62万网民,到2013年已经有6个多亿网民了(图1-2)。
尚俊杰,汪旸,樊青丽,聂欢.看不见的领导——信息时代的领导力[M].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15.
大家看这根曲线,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拐点,就是2006年。为什么是2006年呢?因为在2006年之前,中国互联网普及人数不超过10%,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教师、学生、工程师等所谓的专业人士把互联网说得天花乱坠的时候,在中国还有90%以上的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他们从来没用过。而2006年之后迅速突破10%,上升很快。2006年左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其实,是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2007年1月9日,乔布斯推出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纪元,带动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花几百块钱买一个手机,就可以很容易地上网了,就成网民了,所以网民规模就迅速上去了。
仔细分析一下图1-2和相关数据,我们就会看出,手机促使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网民规模的增加上,还体现在网民结构的变化上。在2006年之前,尽管互联网对社会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互联网的普及率相对还不是非常高,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是一些科学工作者、工程师、教师、学生、白领等人士,这些人应该算是专业人士了。而2006年以后则不太一样了,互联网开始在普通大众群体中推广,包括老头、老太太,都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了。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互联网真正渗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渗入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上曾经报道过一个故事: 有一对老夫妇,做了一桌子饭让孩子们回来吃饭,想着趁此机会和孩子们聊聊天,结果饭桌上所有的孩子都在玩手机,老夫妇非常伤心,一怒之下,离席而去。大家想想真的是这样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电视,晚上一家老小往往集中在老人的房间,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因为老人经历的事情多,所以有故事可以讲,那时候老人就是中心;后来有了电视,一家人在客厅看电视,老爷爷老奶奶陪着孙子看动画片,刚想说话,孙子大喊一声“别说话,认真看”,虽然也很无奈,但是至少还有人陪着看电视;再后来有了电脑,儿子、孙子都抱着电脑回房间去了,留下老爷爷老奶奶孤零零地在客厅看电视。怎么办呢?于是老爷爷老奶奶想着我做一桌子饭,让你们回来吃饭,总得陪我聊会儿天吧,没想到大家在饭桌上还是忙着玩手机……
其实,不光生活,很多行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来看看网上购物和零售业的故事。谈起网上购物,原来我们都以为大学生、白领这些年轻人喜欢新生事物,喜欢在网上购物,所以现在各个大学中,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取快递的地方。但是现在农村人也开始网上购物了。我们到一些农村去看看,很多墙上都刷着类似的标语:
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
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
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
要致富,先修路;要购物,先百度
大家仔细想一想,在中国,近一百年来,是否什么事情开始刷墙了,革命就真的发生了呢?当然,网上购物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让山南海北的人都可以方便地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不过,客观上似乎对线下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2018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天交易额2135亿元,有哪个商场、哪个超市一天可以销售这么多呢?所以现在很多大商场不得不进行艰难的转型,转变为以娱乐、餐饮为主的商场,因为靠零售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再来看看银行的故事。银行作为金融业的庞然大物,金钱与权力的象征,似乎从来没有担心过生存的问题,但是它们现在似乎特别怕两个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速度,其实也就几年时间。几年前开始在城市的街头刷二维码,现在全中国但凡卖点东西的人都敢整个二维码。据说在宁夏的草原上,马屁股上挂个二维码,“扫码上马”,非常方便。而且,刷二维码的支付方式现在正在往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蔓延,大有把全世界的现金支付都消灭掉的意思。客观地说,二维码支付确实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只要带着手机,不用担心忘了带钱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没有零钱的麻烦。而且,客观上还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创新,比如,如果没有二维码支付,恐怕共享单车很难流行起来。不过,如果你是银行行长,你心里紧张不紧张?你担心不担心刷着刷着就把银行的业务和利润给刷没了?就算不担心这个,你担心不担心银行的几百万个柜台员工以后到底干什么去呢?但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行长们一边担心自己银行的发展,一边刷着二维码……
除了以上几个典型故事外,其实还有柯达的故事、出租车的故事、报纸的故事等很多类似的故事,互联网就像一个推土机,正在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颠覆式的变化,想不到的事情正在发生,想不到的速度正在出现。
二、 互联网何以变革社会
互联网到底具有什么价值和魅力,为什么能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还以网上购物为例,它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更加便利的生活,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解决了困扰国人长达几个世纪的信任问题。在阿里巴巴官方纪录片《造梦者》中,马云曾这样描述:“你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那里买来了东西,你把包裹交给一个陌生人,一个你从不认识的人将会把你的包裹送达,淘宝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改变就是信任。”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明了以“信用中介”为核心的担保交易模式,一举解决了网上买卖双方之间交割资金和实物的信用问题,打消了用户对网上购物的疑虑,为后续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廉薇,等.蚂蚁金服: 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