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日本成长小说及其文化特性研究
0.00     定价 ¥ 70.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644663
  • 作      者:
    陈婷婷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婷婷(1987-),女,安徽芜湖人,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2年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育项目1项(已结项)。2013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已结项)。201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在研中)。2018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研中)。在国内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近三年来,有2篇论文、1篇译文刊于CSSCI来源期刊,1篇学术书评刊于《文艺报》。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成长小说及其文化特性研究》选取了日本近代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多部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成长小说文本,探索日本成长小说的流变与社会历史语境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
  《日本成长小说及其文化特性研究》首先阐释了成长小说核心理念的内涵,据此厘清日本成长小说的范畴。之后,将日本成长小说由个体的“点”到总体的“线”的发展演进过程划分为三大时期,并对各时期的代表性文本进行细致解读,从而梳理出日本成长小说的流变脉络。
展开
精彩书摘
  《日本成长小说及其文化特性研究》:
  之所以采用这一定义,首先是因为成长小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成长小说文本也会存在文化特性上的差异,但都没有脱离欧美成长小说的原型或传统,因此,日本成长小说属于成长小说大类,并不需要一个新的、专门性的定义。其次是因为张教授的定义已经充分容纳了成长小说的自然流变过程,保留了成长小说最大公约数上的共性特征,且措辞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日本学者对成长小说的理解和界定。
  加藤周一指出:“他(指福泽谕吉)的理想社会主要是19世纪中叶的英美中产阶级社会。在那里,国家(其象征是王冠或宪法)和个人的自由独立以及私有财产是神圣的。”②然而,日本并不真正具备这样的国情,因此,这种社会体制中产生的成长小说必然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张国龙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界定,倘要从浩瀚文本中筛选厘定出可归属于日本成长小说的文本,则有必要将这一范围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明确化。因为涉及成长主题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为数众多,若全部纳入成长小说的范畴则外延过宽。虽然成长小说必定要以成长主题为中心,但并非涉及成长主题的作品就可归于成长小说。鉴于此,《日本成长小说及其文化特性研究》拟从以下几个诗学特征来对日本成长小说进行定位,期待相关的文本判定和归纳能够较具有说服力。
  (1)主人公具有积极的成长、发展意愿。一般而言,对自我或是处境的危机意识会引发“我是谁?”的哲学质询,成长正是从这种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出发,主人公会在对此问题有或明确或暖昧的意识的状态下,在一系列与己相关的事件中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怀疑或自我肯定,这一成长过程通常较为漫长,自我身份需要被阶段性地进行确认,在达到成熟阶段之前,可能会经由“顿悟”而获得对世界和自我的具有认识飞跃性的洞察与体悟。
  在日本成长小说中,主人公从最初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就会分化为两大类:“上升志向”型和“下降志向”型。其实,在“下降志向”型文本中,主人公对外界和自我内部的认识同样在不断深化,并且更为接近现代成长小说的特征。但就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来看,这一类型的小说是否能划归于成长小说是具有相当大的争议的。倘若再对这一争议加以论述探讨的话,容易使《日本成长小说及其文化特性研究》有偏离主题之嫌,故而在选择文本时,将范围限定在主人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相信人格的力量以及塑造人格的必要性的作品,并且,主人公无论是否获得世俗成功,都以各种方式化解了精神危机,自我没有走向崩溃。
  (2)以主人公在性格或思想上的重要转变为主要成长向度。由于日本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个体存在差异,其成长阶段有可能不仅仅局限于青春期,为了保持对主人公成长阶段的整体关注,在文本筛选时不以成长期的物理时间跨度为标准,更不以生理成长作为“成长”的内涵。
  不过,描述主人公个性转变、心理走向成熟的大部分文本在主题选择上往往并非以“成长”为唯一主题,很可能是多重主题,成长主题大多也不可避免地同情爱主题、青春创伤主题等交融在一起。只是,在成长小说中,成长主题必须居于主要的、鲜明的地位。诚然,人的性格、思想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是在青春文学中,主人公从头至尾基本不会表现出具有人生转折意义的重大性格转变,这是划分成长小说和青春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可以说,回溯与反思、经验与体悟是成长小说的重要标识。日本成长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在空间上的游历有所欠缺,但是其思想的重大转变却往往会改变原本的人生轨迹,成长的价值内涵即于此时得以彰显。
  (3)以日本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与道德理想表达为中心。相较于西欧经典成长小说,日本成长小说缺乏社会理想建构,主人公注重对自己这一个体的“修身”。不过正因如此,日本成长小说与其他文类相比,作者会将自己的人格理想、价值观、道德理想寄托在主人公身上,或是经由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婉转暗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中亦可窥见作者如何看待“青春”和“成熟”。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成长小说”溯源
第二节 成长小说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学界的成长小说研究概述
第四节 日本成长小说的研究状貌及其界定
第一章 对“立身出世”的追求与反思
——明治中后期(1879-1911)的日本成长小说
第一节 日本成长小说的萌芽期
第二节 “迷羊”的成长序曲
——夏目澈石的《三四郎》
第三节 闭锁时代中的艺术家成长之路
——森鸥外的《青年》

第二章 对“教养主义”的呼应
——大正时期(1912-1926)的日本成长小说
第一节 日本成长小说的发展期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中的女性成长
——官本百合子的《伸子》
第三节 孤独求索的心灵苦旅
——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
第四节 文学少女的流浪之诗
——林芙美子的《放浪记》

第三章 从停滞、变异到复兴
——昭和时期(1928-1980)的日本成长小说
第一节 日本成长小说的变革期
第二节 大众化的实用主义型成长
——山本有三的《路旁之石>
第三节 “转向”后的身份重构
——岛木健作的《生活的探求》
第四节 青春是一场诗意的冒险
——五木宽之的《青春之门》

第四章 日本成长小说的文化特性
第一节 跛行的“自我”
第二节 边缘化的精神贵族
第三节 融入与疏离:营生此岸与超然物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