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陶说
0.00     定价 ¥ 69.8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9136109
  • 作      者:
    [日]北大路鲁山人
  • 译      者:
    傅玉娟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日本艺术大师北大路鲁山人关于陶艺的心得与奥妙

2、鲁山人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他不仅在陶艺上有着杰出的成就,还在美食,篆刻,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些各领域的知识与底蕴使得鲁山人比普通的艺术家更能在各个领域里融会贯通,对于美学有着极为独特的理解。

鲁山人曾自行筑“星岗窑”,并进行了多次陶瓷器展出。获得广泛好评。

3、鲁山人对于艺术的要求极为严苛,甚至在批评作品上有“毒舌”的一面,但是,他的话语中却显露出了陶艺的真谛,他严格的研究与创作态度更是让他创作出了大量的珍贵艺术品。在文章中,他毫不吝啬的将自己数十年的制陶经验与对于陶瓷器艺术的思考写了进去,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4、天狗文库日本系列特别编排柳宗悦《茶与美》《物与美》《收藏物语》北大路鲁山人《陶说》。帮助读者系统地深入体会日本美学。

5、考究精装工艺,封面和内文均采用进口纯质纸,封面采用烫金工艺,插图为四色印刷。适合典藏。

展开
作者简介

北大路鲁山人(1883-1959),日本著名陶艺家、著名全才艺术家。通过自学开拓了自己的人生之道。被指定为日本“国*级人物”。拥有陶艺家、美食家、厨师、书法家、画家、漆艺家、篆刻家、散文家等各种不同面孔。亦是我国著名艺术家祝大年先生的老师之一。对美的追求是北大路鲁山人毕生的信念。 

译者简介:

傅玉娟,201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文学博士学位。目前执教于大学,从事日语教学及日本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工作。译有《哲学家,请回答》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日本艺术大师北大路鲁山人关于陶瓷器这一主题的散文集。文中包括北大路鲁山人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介绍的一些创作谈,如《我的陶器制作》《从筑窑学到的》等;《料理和器物》《陶器鉴赏》等从鉴赏者的角度出发的文章,以及对日本陶器的介绍,如《日本的陶器》《备前烧》《志野烧的价值》等。

其视野宽广,写作方式由浅入深,既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又以民众容易接受的讲述方式娓娓道来,并配有丰富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读者进入陶的美妙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雅,

并将其带入到自己生活中的人,

即使是过着贫穷的生活,内心也是富有的。

我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哪怕只是一点点。

我的工作就是这种愿望的小小表达。

——北大路鲁山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致有志于成为陶艺家的人

我受到邀请做一场关于陶瓷器的演讲,但是不知道该谈些什么。

我不知道学校方面有什么希望,期待我讲些什么,因为日本和美国习俗不同,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特别是像我制作的陶瓷器,在日本国内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那么做,品味也较为奇特,并无相似的例子,所以即使是在日本国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后辈讲述,更何况是在国情大为不同的美国,我很担心我所说的意思究竟能不能为大家正确理解。

这是因为我所制作的陶瓷器,几乎完全不用机械,而是作为一种心的艺术,只依赖于内心的美学,常常以艺术的眼光看待自然之美,并将其视作母体,视作良师,从中学习,以求制作出以艺术价值为最高目标的陶瓷器。

机械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一种机械工作,我认为想通过机械来创造艺术的想法近乎妄想。

总之,陶瓷器也跟其他艺术一样,如果不能打动人心,不能深入人心,就是没有价值的。

环顾任何绘画、雕刻的作品,只要是地位崇高的名品,无不是能够打动人心,促进人心的进步的。就陶瓷器来看,我们放眼世界,会发现大概五六百年前创作出来的古典陶瓷器,都拥有艺术生命。在日本也是如此,距今三四百年之后出现的陶瓷器,除了两三个个人创作者,如大家所熟知的乾山,或是光悦、长次郎的茶碗,仁清、木米等人的制作之外,基本都是工匠所作,看不到什么艺术性的作品。

这一点,在中国、朝鲜也是如此。在距今三百年往后,多是一些低级的徒有其表的东西,真正能够打动人心,令人心神愉悦的佳作,即使偶尔得见,整体来说也是几近于无了。

我想欧美各国也是如此吧。今人重视机械的作用,而古人只以心灵之美为食粮来创作,我想这就是两者在心灵上的差异吧。

像那些价格必须便宜的日用品,按各国现行的方法来制作,使其发挥日用品的作用,这一点完全无可指摘。这部分完全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但如果是想要入那些有高级情趣的人的眼,或是更进一步拥有纯真的艺术创作灵魂并以此来制作陶瓷器的话,那么首先就必须要无视机械的作用。极端一点来说,可以认为所谓的机械文明与我们所向往的艺术之心是全然无关的。

简而言之,我们所思考的艺术,完全是心灵的工作,光靠理智、理性的发展是没有用的。

像目前日本所制作的陶瓷器,不管做得多么精巧,也只是低等的日常食器,只是单纯的厨房用具。他们仅仅关注于要畅销,所以要大量制作。因为他们把这个当做生意,只关心经营上的事情。

之前在美国各地举办的日本古艺术展,似乎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那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好的东西在任何人眼中都是好的,只要不是思想不正、情趣异于常人的人,看到美的东西当然会认为那是美的。只是因为不常见,所以有时候会突然无法理解。这一点在陶瓷器上也是一样。严密关注那些名品、高级的东西、被认为古艺术价值高的东西,不断进行比较研究,自然就会明白。

据说美国是从日本艺术开始衰落的300多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正因如此人们的眼界也好,内心也好,思想也好,都是比较新的,所以陶瓷艺术也如春天的草木之美一般迅速发展起来了。在艺术的历史上,美国可能是落后于日本的,但是百年后的美国也许会发展出令人惊讶的艺术文化,涌现出足以震惊世人的伟大作品吧。

听说在日本古艺术展上展出的作品都不适合那些欣赏能力低的人,都是一些颜色暗淡的东西,极少有那些红红绿绿,颜色花哨,为那些鉴赏力幼稚的人所无条件喜欢的东西,但是有不少人都能理解这些作品,这是源于美国人纯朴的直觉力。作为日本人,我对此感到不胜欣幸。

在绘画上,听说几幅像雪舟的画那样只有黑色的水墨画受到了赞美,对此日本人都很惊讶。即使是在日本,能够欣赏水墨画的,也仅限于欣赏能力特别高的几个人。突然听说美国人也称赞水墨画,知道并不是只有浮世绘才符合美国人的喜好,作为日本人来说,这是非常令人愉快的。

从这些情况来判断,陶瓷艺术为人正确理解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远离机械文明,源自创作者内心的制作,加入了火这一自然力量的精致之美,这些如果能够得到大众的理解的话,就能够真正发现生活于和平中的人们的幸福吧。

但是,制作者也好,理解者也好,关键都是在人,所以首先必须要提升人的教育水平。

日本现在也缺少这样的人,具有欣赏价值的陶瓷艺术处于停顿状态。特别是充满苦难的战争悲剧使所有人都变得轻率浮躁,在所有工作上都接连犯错。更何况制作陶瓷器的人,大多是一些受教育程度很低的人,所以目前暂时还无法期待能够出现青史留名的作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像美国这样,从还没有染上任何色彩的白纸中开始发展起来的国家不是反而更值得期待吗?

即使如此,要成为创作者,必须要提高美学教养,有高超的欣赏美的能力。必须对美有一种敏锐的眼光。现今的日本都是一些不合格的人,处于一种实在令人叹息的状态。

同时,想要成为创作者的人,对于全世界的古艺术、近代艺术都要有一种敏锐的眼光。在浑浑噩噩者居多的今天,这一点是我一直强调的。

认为自己是陶瓷器制作者,所以只关注陶瓷器,不关心其他艺术的话,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工匠。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