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过的岁月,一直是草木温暖着我的生活。从小在心中就多一份对草木的亲近感,走近草木,依稀可以听见,草木内心的风声和隐秘的盛开的尖叫。每一株草木里都隐藏着琐细的忧愁,卑微的喜悦,星星般迷离闪烁的梦想。《洞庭草木深》是一本以湘北地区草木为主角的洞庭湖风物散文集。
《洞庭草木深》是一本以湘北地区草木为主角的洞庭湖风物散文集,围绕洞庭湖流域种类多样的植物,发掘植物的美感,记述湘北大地的风物人事,涉及洞庭湖的风土、人情、历史、民俗,抒写人与自然的草木情怀,于草木之间寻求人性本色的生动写照。其间,既有草木的形状和色彩,也融会了自己的生活感想、植物学知识以及花与故乡的历史文化记录。也是作者对所遇到的人事的记录和生命感悟,倾注了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无限深情,再现了洞庭湖乡村生活的细节之美,保留了许多鲜活有趣的旧时风俗。
《洞庭草木深》:
川芎
母亲七十有六,每年总会来城里小住几天。来时一定会给我捎上一小包剪得碎碎的川芎,一进门,那股熟稔的香味就弥漫在我小小的居室,暖暖的,贴心。
川芎应该是一味中药,而且是用途较为广泛的药材,在我的家乡却是泡茶的好材料。饭后,尤其是吃上一顿大餐,大鱼大肉吃多了,肚子胀胀的,难受时,母亲总会泡上一杯浓浓的川芎茶,而且一定要加一点点盐。一杯热热的下肚,真的有顺气消食化腻的感觉。这是母亲的母亲的母亲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习俗。外乡人却是喝不惯,那股浓郁的味道完全是地地道道的中药味,不知为何到了我们的口中却成了上等饮品,喝得如此欢畅,落口逍遥。
刚调进城里工作,累了烦了,我常常在办公室给自己泡上一杯川芎茶。开始,同事总会用迷惑的眼光偷偷地瞄我几眼,他们或许认为我有什么怪病,需要天天喝几杯中药,他们甚至有些可怜我,但又不好意思问我,却有一丝不解。很多人都知道茶解药性,吃中药时,医生就会叮嘱,少喝茶,多喝白开水,为何我却要与茶叶共饮?时间久了,他们才问个究竟,你这是喝的什么中药?
我笑道,这是茶——川芎茶,老家的味道。他们疑惑的脸上似乎有些豁然开朗,但一定又有更多的不解。他们无法理解我与川芎所拥有的一种更微妙、更深切、更具情分的关系。回望离乡的行程,三十多年的风雨漂泊,多少酸甜苦辣,因为有这一枚小小的川芎,一路走来才显得如此温暖。
在我的家乡,川芎确实是泡茶的,谁也没有把它当成一味中药。川芎加茶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饮品里的黄金搭档,据说,这还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当年屈大夫被楚怀王疏远,受贬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是屈原的二次流放。他过鄂渚(湖北武昌),人洞庭,溯沅水,经枉睹(湖南武陵)至辰阳(湖南辰溪),又折向东南,至溆浦,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到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屈原流浪在洞庭湖期间,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他游历于江湖之间,沉重的脚步踩碎了荒郊野地上的草木,是草木的微香把他引向高远诗性的原野,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的情感跃然纸上,引领世人来到一个香草美人的浪漫国度,他爱极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恨不得把它们都佩戴在身上。可能,时常总会有江离被折损在他的手边和脚下吧,这个平凡的“川芎”就多处闪现在屈子的不朽华章中。在《离骚》的开头就提到江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宋朝吴仁杰在《离骚草木疏》中解释:江离,芎藭苗也。屈原的《九歌》中有“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就是描述古人将泽兰及蘼芜栽种房前屋后,茎叶茂盛,气味芳香宜人。而《山海经》有“洞庭之山其草多蘼芜、芍药、芎”的记载。这充分表明春秋时代,蘼芜与芎分别称谓,同时应用。
我的家乡位于鄂南与湘北交界之处,是一个千年古镇——桃林镇,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好不容易寻到,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古镇离长江不远,街是依河而建,明清时期,却是湘北地区的边贸重镇。一条河,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乡下的茯砖茶、稻谷、桐油等土特产,都是沿河流乘船直漂洞庭湖,再经长江,销往全国。最有名的是茯砖茶,还漂洋过海,卖到国外,一直是家乡引以为豪的土特产,可惜近年来,却是沦落了,让益阳安化的茯砖茶掩去了光环。而洋布、洋油、盐巴等日用百货同样是溯水而上,运到镇上的。后来,有了公路、铁路,水路渐渐就冷落了,如今也是风光不再,昔日繁华的码头只剩下河滩上几个深深的桩洞了,张望天空,似乎在回味往日的场景。
故乡的茶道还是有讲究的,平时在家里一般喝的是普普通通的绿茶,清明谷雨时采摘,制作有些粗糙,多为洗水茶,味道清淡。夏天喜欢喝山椒子茶,清凉消火。来客了,尤其是贵客,娘家屋里来了人,俗话说,娘亲舅大,一定得罪不得的。抑或是相亲的,未来的岳母娘和媳妇上门,看女婿。有时是多年的老战友、老同学,数年甚至数十年未谋面。一进门,一定得冲上一杯鸡蛋红枣红糖茶,稍坐片刻,如果饭还要个把时辰,还要泡上一杯阴米茶,饱饱肚。接着就是一杯芝麻豆子茶。主人的盛情款待后,酒足饭饱,不时会来几个惬意的嗝。此时,就该来一杯热热的川芎茶了。开水一定要滚烫,泡出的茶才香。不过,本地人还好,习惯了,你不泡还不行,甚至少放了几粒,心里还蛮不高兴。“你咯个婆娘,蛮会当家,川芎都舍不得多放两粒。”外地人却有些不习惯,但不会说什么,只是皱下眉,脸上闪过一丝困惑。或许,还会说一通拗口的普通话——打死咯人——向客人大说这茶的妙处。没办法,怕人家兴禁忌,明明来做客,你却搞上一大杯中药汤,人家不掀桌子才怪。
……
第一辑 乡愁的味与道
川芎
红蓼
黄荆
葛
桑
麻
茶
第二辑 味蕾上的舞者
藜蒿
青蒿
洋姜
山椒
花椒
胡椒
香菇
第三辑 与水为邻
芦苇
荷
菱
菖蒲
粽叶
鱼腥草
第四辑 城春草木深
栀子
油菜
桃
李
芒草
艾
金樱子
第五辑 一树花开,一树叶落
香樟
梧桐
苦楝
女贞
杜英
后记
向草木致敬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