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说(王春瑜文史精华)》:
阿Q千秋
著名小麦专家金善宝教授百岁诞辰时,电视台记者前往采访,询及长寿之道,老先生日:我是阿Q崇拜者。在极左年代曾历经坎坷之诗人公刘则愤激语曰:“中国人倘没有一点阿Q精神,还能活下去吗?!”余友某,史学家也,十年动乱中,遭“四人帮”迫害,数陷囹圄,但重见天日后,却未见衰老状,举手投足,依然豪放,人皆异之。此公日:“我在囚室,抬头不见北斗星,但抬头即见司马迁,每思及他老人家惨遭腐刑,而我却完好无损,将来‘机关’照样‘办公’,夫复何求!其余尚有何事不能咬牙忍受哉?”有位史家撰有《阿Q族谱考略》文,历数千百年前之阿Q先辈,并在文中惊叹:阿Q虽未与其苦恋之吴妈结婚,却又哲嗣绵延不绝,“真乃斯亦奇矣!”如此看来,倘喊阿Q不朽,未免那个;若说阿Q千秋,则显属实至名归。正是:
沧桑神州,阿Q千秋——
幸也不幸?毋庸深究。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1996年6月1日)
马桶学者
亡友马雍教授曾与余侃马桶与文化掌故,余所知者,均来源于书本,马兄长我数岁,走南闯北,博闻多见,所述有极可笑者。
如:湘潭有学者某,乃其父执,终日手不释卷。晨起,即在院中置马桶一,小几一,几上置香茶一杯,糖果瓜子数碟,然后边方便,边饮茶,边用小吃,边读书。余闻之捧腹,日:“据记载,欧阳修作文,巧思多得之于上马桶时。但欧阳修之清福,不逮此公远矣。”马兄拊掌以为然。正是:
晨雾朦胧,朝霞正红。
“马”上治学,何其从容。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1996年9月7日)
当仁不让
某著名史学家,曾至某大学历史系作学术报告。该系系主任作开场白日:“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著名历史学家某教授给我们作学术报告,大家鼓掌!”掌声雷动。细心人察觉,某教授闻及“著名历史学家”时,顿时不悦,但旋即强作欢颜,开始报告。此公素以擅作长报告闻名,无四小时,绝不罢休。众皆知尊老敬贤,乃我民族传统美德,故均强打精神,耐心听完。系主任按例作闭幕词,日:“让我们再一次热烈鼓掌,感谢著名历史学家某教授给我们作了这样精彩的报告!”掌声虽不热烈,但毕竟再度响起。听者如释重负,纷纷站起退场。不料此公立刻站起,正言厉色道:“请诸位坐下,我还有话说!著名历史学家——有著名封建主义史学家,有著名资产阶级史学家,有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我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众人闻之,甚感惊诧,散会后,咸窃窃私语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可自封乎?”余闻之不然,作赞曰:
表壮里壮,实乃好样。
马列自诩,当仁不让!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1996年9月7日)
重拾荒城
著名学者某,近正创作长篇小说《重拾荒城》,风格酷肖《围城》。余有幸得睹其中一节,述及青年张山、李斯领结婚证已逾二载,却相约均考取职工夜大后,始完婚。天可怜见,是年秋,双方均接到夜大录取通知书,当夜即人洞房。洞房花烛夜,人生极乐时。此公描写道:“他们继续考试……先做的问答题,似乎有些漫不经心,后做的填充题,就很投入了……”余以为,若非大学者,不能有此绝妙文字也。现特抄出,聊博读者一笑。正是:
重拾荒城,播雨耕云。
何日完稿?卓尔不群。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1996年9月7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