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地归来的年轻记者写给迷茫困惑中的你:战火有多残酷?安稳的生活有多重要?和平如同空气,拥有时不曾留意,失去时才觉得窒息。
* 85后战地记者带给你一个另类中东:比《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更催泪,比《血战钢锯岭》《斯巴达300勇士》更残酷。
《厌倦与天真——徘徊在天堂和地狱的边上》是新华社记者陈聪以80后的视角观察战地,以25岁的身躯突围战火,向读者揭秘一个真正的战地,同时展现一名战地记者的成长与蜕变。全书共分八个章节,50个战地故事,内文精选大量战地插图,一方面以时间轴为序,讲述作者在“开罗——巴格达——大马士革”三个战地的生死历险;另一方面以重大报道和事件为焦点,记录作者在埃及动荡、伊拉克采访、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现场的生死瞬间。本书特别收录作者离开战地回国之后的暖伤文字,讲述当一名冲锋在生死一线的战地记者重新变回朝九晚五的普通青年后,他如何再次定义人生与青春、向着成功与梦想重新出发。
目录
001 / 语 丝
005 / 穆斯林的葬礼
战地大餐的前菜
003 / 死亡年终报表
009 / 巴沙尔,我来了
埃及攻略,已为您定制
几盒清凉油已经不管用 / 019
烂尾楼不相信“阿拉伯之春”/ 022
红灯不停车的国家 / 026
有一种生活叫水烟 / 030
你不知道的金字塔 / 033
动荡背后的见证者:解放广场 / 037
生平第一次踏上战地 / 041
这里就是巴格达 / 044
警犬安然坐上我的背包 / 048
番外篇① 再别开罗 / 052
番外篇② 战乱时期的焦虑症 / 054
当 85 后撞上战地
059 / 在这里,活着胜过一切
065 / 战地记者不穿防弹衣
072 / 时间是磨人的小妖精
074 / 咬咬牙,事情就过去了
078 / 难民把我举了起来
083 / 番外篇③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新一千零一夜
“死亡,已经成了最好的结局”/ 087
与其当炮灰,不如逃离祖国 / 093
卖身或等死? / 097
处刑和斩首:战乱时期的“游戏”/ 100
一张震惊世界的图片:爱琴海畔的小艾兰 / 103
报道化学武器危机是怎样的体验?
109 / 当美国在谈开火的时候
112 / 要说叙利亚,不得不说这件事
117 / 撤离:左手天堂右手地狱
119 / 坚守:今天又是幸运的一天
123 / 我闻到了死亡
129 /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只为更好地懂得生命
135 / 不卖火柴的小男孩
138 / 在被“伊斯兰国”绑架的日子里
140 /“打仗的时候,我感觉不到害怕”
145 / 我们永远失去了哈桑
148 / 番外篇④ 历史终将忘记
即将离开的日子
“老干妈”,真是亲妈 / 155
泪奔!战地也有吮指原味鸡 / 157
为了叙利亚,为了我的初恋 / 160
远方易到,故乡却难回 / 165
在叙利亚过年 / 169
取暖烧火的脏衣服 / 172
垃圾里,也有家的味道 / 177
关于叙利亚的最好的梦 / 180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184
无论漂泊多远,别忘了回家
189 / 学会接受平凡,梦想才能随处可栖
193 / 每一个人的理想中或许住着一个人
199 / 叙利亚的梦:不敢妄断的未来
210 / 番外篇⑤ 人生何世,谜茫如今?
附录
215 / 燃泪天堂(组诗) 219 / 孩子问我,和平是什么
后记
229 / 篝火还在燃烧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从埃及到叙利亚,阿拉伯世界近年陷入大面积的动荡、冲突和战 乱,成为人间地狱。青年记者陈聪有幸成为这场不幸的见证者和记录 者,描述天堂与地狱间的凡人与变故,文字既有记者的严谨实描,又糅合作家的华美辞章,还贯穿着哲人的丰富思考,精彩耐读,不拘一格。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马晓霖
*遇到的人、亲历的事,总会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走进你的人生,留下无尽的余味。2011年到2014年,中东较乱的四年;22岁到25岁,人生青春的时光。《厌倦与天真》这本书把战争与青春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意象连结在了一起,以85后的视角观察战地,以25岁的身躯突围战火, 向读者揭秘一个真正的战地,让人们读懂一位战地记者的蜕变与成长。
——(微信公众号“牛弹琴”创始人)牛弹琴 *生与死、笑与泪、血与火……这一切似乎离我们很远。年轻的心在残酷的战地炮火中体验生之可贵、青春之无悔,用善感的眼睛、细腻的笔触、温暖的语言,记者陈聪带你见证异域战火中离乱的人生,唤醒你珍惜现世生活的静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