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散文游走中外、俯仰古今,对每一个细小事物都抱有生命的热烈与柔情,本散文集由作家亲自审定,收录其创作生涯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分为抒情、人物、旅行、小品四辑,包括《珍珠鸟》《逼来的春天》《花脸》等几十篇,均是进入冯骥才文学世界必读的精品。
哦,中学时代……
人近中年,常常懊悔青少年时由于贪玩或不明事理,滥用 了许多珍贵的时光。想想我的中学时代,我可算是个名副其实 的“玩将”呢!下棋、画画、打球、说相声、钓鱼、掏鸟窝 等,玩的花样可多哩。
我还喜欢文学。我那时记忆力极好,虽不能“过目成 诵”,但一首律诗念两遍就能吭吭巴巴背下来。也许如此,就 不肯一句一字细嚼慢咽,所记住的诗歌常常不准确。我还写 诗,自己插图,这种事有时上课做。一心不能二用,便听不进 老师在讲台上讲些什么了。
我的语文老师姓刘,他的古文底子颇好,要求学生分外严 格,而严格的老师往往都是不留情面的。他那双富有捕捉力的 目光,能发觉任何一个学生不守纪律的行动。瞧,这一次他发 现我了。不等我解释就没收了我的诗集。晚间他把我叫去,将 诗集往桌上一拍,并不指责我上课写诗,而是说:“你自己看看 里边有多少错?这都是不该错的地方,上课我全都讲过了!”
他的神色十分严厉,好像很生气。我不敢再说什么,拿了 诗集离去。后来,我带着那本诗集,也就是那些对文学浓浓的 兴趣和经不住推敲的知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
社会给了我更多的知识。但我时时觉得,我离不开、甚至 必须经常使用青少年时学到的知识,由此感到那知识贫薄、残 缺、有限。有时,在严厉的编辑挑出来的许许多多的错别字、 病句,或误用的标点符号时,只好窘笑。一次,我写了篇文 章,引了一首古诗,我自以为记性颇好,没有核对原诗,结果 收到一封读者客气又认真的来信,指出错处。我知道,不是自 己的记性差了,而是当初记得不认真。这时我就生出一种懊悔 的心情。恨不得重新回到中学时代,回到不留情面的刘老师身 边,在那个时光充裕、头脑敏捷的年岁里,纠正记忆中所有的 错误,填满知识的空白处。把那些由于贪玩而荒废掉的时光, 都变成学习和刻苦努力的时光。哦,中学时代,多好的时代!
当然,这是一种梦想。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只有抓住自己 的今天,自己的现在,才是最现实的。而且我还深深地认识 到,青年时以为自己光阴无限,很少有时间的紧迫感。如果你正当年少,趁着时光正在煌煌而亲热地围绕着你,你就要牢牢抓住它。那么,你就有可能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你如果这样做了,你长大不仅会做出一番成就,而且会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1993年8月
抒情
逼来的春天 . . . . . . 002
秋天的音乐 . . . . . . 007
乡 魂 . . . . . . 013
珍珠鸟 . . . . . . 018
日 历 . . . . . . 021
感 觉 . . . . . . 026
哦,中学时代…… . . . . . . 030
捅马蜂窝 . . . . . . 032
花 脸 . . . . . . 036
麻 雀 . . . . . . 041
苦 夏 . . . . . . 045
书 桌 . . . . . . 049
冷 脸 . . . . . . 059
守 岁 . . . . . . 063
低 调 . . . . . . 067
献你一束花 . . . . . . 070
无书的日子 . . . . . . 073
人物
花 巷 . . . . . . 080
猫 婆 . . . . . . 083
挑山工 . . . . . . 091
泥人张 . . . . . . 098
刷子李 . . . . . . 101
快手刘 . . . . . . 105
好嘴杨巴 . . . . . . 111
长衫老者 . . . . . . 115
老夫老妻 . . . . . . 118
最后的凡·高 . . . . . . 127
旅行
时空交错的旅行 . . . . . . 144
西方人与人 . . . . . . 148
想 象 . . . . . . 151
睡着的小城 . . . . . . 154
名不虚传的大河 . . . . . . 157
小动物 . . . . . . 160
如梦的瓦豪 . . . . . . 163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 . . . . . 167
巴黎的天空 . . . . . . 171
古希腊的石头 . . . . . . 176
说美国人 . . . . . . 184
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 . . . . . . 187
小品
送 礼 . . . . . . 194
遵从生命 . . . . . . 196
关于艺术家 . . . . . . 199
感受散文 . . . . . . 201
小说的眼睛 . . . . . . 203
我的书法生活 . . . . . . 214
选择权是谁的? . . . . . . 216
最好读的历史书 . . . . . . 218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