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一本书要出版,总有一些想让读者先知道的话,这便是前言——我一直强调,看书先看前言。还会有些话,是想表达一下成书后的未尽之意,这便是后语或后记——我也认为这后记也是不应该漏掉的。
我在这里想强化一个概念或观念,就是“意象”。这缘起于我和著名艺术家、书画大师尹沧海先生的一次讨论。意,指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对作品意境的理解、把握、动念;象,是客观形象、描绘对象,甚至是哲学概念,譬如老子《道德经》云“大象无形”,艺术家亦可“得意忘形”。所以,可以认为,“意”是主体,“象”是客体,“意象”就是主客观结合所形成的“形象”。《易经·系辞》“立象以尽意”是之谓也。
艺术家通过“意象”创作了艺术作品,而医生也可以,甚至必须通过“意象”,才能很好地完成诊断治疗。
试想,我们从病史、主诉、症状、体征、检查,到形成印象(以前病历常用 impression,这与意象 image 已经接近了),进而诊断。继而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设计、手术发现、操作过程,以及随诊处理等,都应该有一个清朗的意象,形成完整的图解。这个过程与艺术家的创作完全一样!诚然,我们是在人体上(不是模特上)完成的,“医生是在一个活的机体上完成艺术作品的雕塑家”。我们在生命中,或者我们使生命保持真、善、美!
亦如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名言:“美不在心、不在物,而在于心物联系中,是意象的存在。”可以说,这也为医学、医疗和医生,或者怎样做医生、成为怎样的医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真、善、美集中表达的医学和医生,必须有意象观念、审美意识、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显然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我一直以为学习艺术、文学对于医生是一种职业训练;研究哲学、人文对于医生是一种品质培养。爱因斯坦说:“仅仅以专业教育是不够的,那只能成为机器,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我的这本小书,就是尝试与广大同道展开翅膀,在天空俯瞰大地,体验辽远、广阔、壮美之境。那才是医学和医生的境界,也是意象也!
每一个医生对其所置身的世界应该有诗和美的注视、凝望和眷顾对病人充满体谅、关爱和负责。不断提升我们的职业洞察、职业智慧和职业精神。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