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冯骥才著)
0.00     定价 ¥ 49.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51325
  • 作      者:
    冯骥才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漩涡里》是冯骥才先生 “记述人生五十年”《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本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他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到后来的主动投入,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

展开
精彩书评

 

一生中*宝贵的二十年

放在时代的重压下

 

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一本记录我个人极其艰辛的思想历程的书。

    我投入文化遗产保护,是落入时代为我预设的一个陷阱,也是一个一般人看不见的漩涡。没人推我进来,我是情不自禁跳进来的,完全没有想到这漩涡会把我猛烈地卷入其中……

展开
精彩书摘

 

 

自 序:纵入漩涡

 

我无数次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怎样从一个作家转变为一位众所周知的文化遗产保护者的?为什么?

这是我最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这问题对于我太复杂,太深刻,太悲哀,太庄严,也百感交集。你会放下你最热爱的心灵事业——文学,去做另一件不期而遇又非做不可的事吗?而且为了它,你竟用了一生中最宝贵的二十多年的时光?

我究竟是怎样想的,并做出这种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决定?

我说过,如果要回答它,至少需要用一本书。

现在我就来写这本书。当然,首先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一本我个人极其艰辛的思想历程的书。

 

我说过,我投入文化遗产保护,是落入时代为我预设的一个陷阱,也是一个一般人看不见的漩涡。我承认,没人推我进来,我是情不自禁跳进来的,完全没有想到这漩涡会把我猛烈地卷入其中。从无可选择到不能逃避,我是从一种情感化的投入渐渐转变为理性的选择。因此,我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心安理得。从宿命的角度看,我的“悲剧”命中注定。为此,我写这本书时,心态平和从容,只想留下我和我这代知识分子所亲历的文化的命运,沉重的压力,以及我们的付出、得失、思考、理想、忧患与无奈。但是这毕竟是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一次空前的遭遇。一次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期间无法避免的文化遭遇。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此前与此后的文化景象都已经大相径庭了。为此,在本书的写作中,我不想回避历史文明在当代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困惑以及社会的症结。如果我们不去直面这段文化的历程,就仍然愚钝和无知。只要我们写这历史,就一定让它在镜子里呈现。

 

在我的“记述人生五十年”《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的写作中,《漩涡里》是最后的一本。写完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一生中有两次重要的“转型”——从绘画跳到文学,再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其缘由竟然是相同的——好像都是为时代所迫。

我最初有志于丹青,之所以拿起笔写作,完全是由于时代的地覆天翻、大悲大喜的骤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作《命运的驱使》,我说要用文学的笔记下我们一代人匪夷所思的命运。这便从画坛跨入了文坛。后来,则是由于文化本身遭受重创,文明遗存风雨飘摇,使我不能不“伸以援手”,随即撇开文学投入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中。

可是,我这两次“转型”果真是受时代所迫、是被动的吗?还是主动把自己放在时代的重压之下?

反正近二十年,我身在时代最为焦灼的一个漩涡里。

我的不幸是,没把多少时间给了纯粹的自己;我幸运的是,我与这个时代深刻的变迁与兴灭完完全全融为一体,我顽强坚持自己的思想,不管或成或败,我都没有在这个物欲的世界里迷失。

为此,在现实中我没有实现的,我要在书中呈现。这也是写作的意义。

 

戊戌元月初一开笔开篇

 

展开
目录

 

 

自序: 纵入漩涡

 

上 篇 一步步走近漩涡(1990—2000)

一、背着画轴奔往各地

二、从迷楼到贺秘监祠

三、“作家的情怀”

四、甜蜜的1993 和1994

五、第一次文化行动

六、敦煌是我的课堂

七、抢救老街

八、巴黎求学记

 

下 篇 在漩涡里,一边陷落一边升腾(2001—2013)

一、谁分我的生命蛋糕?

二、把自己钉在文化的十字架上

三、做行动的知识分子

四、文化自救

五、大山狭缝里的生活

六、羌去何处?

七、把所有武器都用起来

八、抢救没有句号

九、我已经成“非人”了

十、重返后沟村

 

附文:

文化责任感

到民间去!

思想与行动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沉默的脊梁

十三年来,我们想了什么?

 

附录:冯骥才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图书目录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