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寻味/政协委员文库
0.00     定价 ¥ 66.00
员工书屋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512053
  • 作      者:
    霍达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所著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尚有《红尘》《万家忧乐》《补天裂》《国殇》《鹊桥仙》《秦皇父子》《海棠胡同》等,先后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保护消费者杯全国优秀个人奖及金质奖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香港回归征文全国一等奖、中华散文学会优秀散文奖等多种奖项,2009年当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获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展开
内容介绍
  《寻味/政协委员文库》是著名作家霍达的一部文集。全书分“散文”“诗词”两大板块,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大作家,她的散文内容涉猎甚广:怀师忆友、序跋论读、游踪履痕、杂感随笔、情感天地,无不信手写来,侃侃而谈,文思泉涌,字里行间情深义重。时间跨度上下几千年,纵横海内外,笔触看似信马由缰,实则思维缜密。她的诗词豪放大气,铿锵有力,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全书林林总总,涉及面广,既有浓厚的人文精神、道义担当,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民俗风情的独特印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寻味/政协委员文库》:
  早在三年前,这《寻味/政协委员文库》连影子还没有的时候,我就已经确定了书名《穆斯林的葬礼》。这好像是我的创作习惯,我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早早地想好了题目再谋篇,再写,极少有写完了再命名或改名的时候。正如我的子女,我总是在孕育着他们的时候就已经起好了名字,一个好名字会激起母亲的种种美好情愫、联翩遐想,这是母亲塑造儿女的蓝图,他们一落生,我就用那早已十分熟悉的亲切称呼呼唤着他们,怀着深深的爱、殷殷的期望,哺育他们,愿他们能长大成为和这个名字相符的人。
  有了《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之后,我曾经激动地告诉了几位同道,她们——都是女的——几乎和我一样激动,说仅凭这个名字,就已经使她们仿佛看到了这未来的作品的模样儿:风度、气质、格调。我当然不知道她们是怎么设想的,但很高兴。于是我向她们讲述了还没有写出的故事,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实经历,一半是我的即兴发挥和虚构。我讲得很慢,声音很轻,那根本不是“讲故事”,而是让自己的心潜入书(未来的书)中的时空,并且带着我的朋友们到那时空中,去游历一番。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创作习惯,我在打好“腹稿”之后不急于落笔,愿意口头讲述一遍或数遍,讲给家人听,或是讲给朋友听,有时对着录音机讲给自己听。这是对“腹稿”的一个考验,如果不能打动别人也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感谢我的朋友们,她们一边听我的讲述一边热泪盈眶,我的讲述经常被哭声打断。我并不想“赚”别人的眼泪,眼泪也不是评价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但它至少说明,我的讲述引起了别人的共鸣。尚在孕育中的作品已经得到了朋友们的首肯,这对于作者,等于是“厉兵秣马”!
  但我仍然没有动笔。
  我在等待落笔的最佳时机,不到激情在笔尖无法遏制地涌流的时候,不“硬写”,我怕糟蹋了这个自己非常喜欢的题目。
  我当然不能坐等。我踏着故事当中男女主人公的足迹奔走,我要回到那个时空去,再生活一次。“余生也晚”,没有经历过书中的全过程,但我曾和男女主人公的原型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接触,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痛哭和饮泣,闭目如在眼前,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曾经不自觉地使我了解到早于我的那个时代的往事。何况在地面上还留存着并不因为他们的先后辞世而消失的东西,当我踏着他们当年走过的路,看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历史就在我的面前复活了。何况在人间还生活着曾经和他们一起生活过的人,以及和他们同时代的人,这些人向我谈起过去,就好像岁月倒流了似的。何况我对于已经亡故了的男女主人公的原型有着那样深切的怀念之情,一想起他们,我就无法抑制自己,我常在梦中见到他们,以为他们还在,醒来之后,一阵怅然、茫然!如果不让他们在我的笔下复活,我简直无法安生!
  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孕育”之后,我觉得我所等待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铺开了稿纸,拿起了笔。我把所有创作计划都搁置起来,把所有的“文债”都往后推,把生活中的一切琐事都抛开,连一些好朋友和许多读者的信件都无暇回复,全力以赴《穆斯林的葬礼》,我希望大家都能原谅我,如果知道我此时的心情的话。
  年轻的时候胆子大,写东西也不觉得艰辛,有时甚至是写着“玩玩儿”。随着年岁的增长,写作似乎越来越难,那是因为:文学,在我心中越来越神圣。面对文学,我有着宗教般的虔诚。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能得到这样的享受。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诚与否是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的,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好文字。
  我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意境中。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我想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丑恶集中起来强迫人去看,那一定是一种很惨的刑罚。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句就不会传之久远,深人人心。当然不是人间到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更需要这样的意境。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人的心决不单单是解剖图上画的那颗有着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脏。为人的心作传,为人的心谱曲,这是一项十分艰辛而又十分幸福的事业。
  写作也是三百六十行当中的一行。但是它恐怕不能像某些行当一样当“活儿”干。这个“活儿”太神圣,太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技巧,但技巧却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这技巧只能含在作品之中,而不能让人可触可摸,一道道工序地去品评:“这活儿做得地道。”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让人看见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
  我在落笔之前设想过各种技巧,写起来却又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经离开我而存在,我的任务只是把它“发掘”出来,而无须再补上一块或是敲掉一块。它既然是“孕育”而成的,就不能像人工制造的那样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我尊重这个完整的肌体,我小心翼翼地、全神贯注地捧着它,奉献出来,让它呈现它本来的面目于读者面前。
  我至今弄不清楚我运用了什么技巧,也弄不清楚这《寻味/政协委员文库》按时下很流行的说法归属什么流派。
  ……
展开
目录
散文卷
《穆斯林的葬礼》后记
我为什么而写作
二十年后致读者
难忘那一片叶子
书到用时
咀嚼悲剧
漫谈小说的语言
历史毕竟不能重写
看试手,补天裂
《补天裂》:从小说到剧本
就《补天裂》创作答记者问
直面血与火,讴歌民族魂
史学家的终点,是小说家的起点
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
为了那片苍天圣土
答《信报》记者问
小说集《红尘》自序
话剧《红尘》答问录
大雅若俗
我和《海魂》
我和报告文学
《国殇》作者致读者
万家忧乐到心头
《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自序
还可以写得更好些
我和儿子一起走进《海棠胡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今月曾经照古人
石迹耿千秋
女人的形象
寂寞之道与道之寂寞
难忘《木木》
春联贴倒了……
从《凤求凰》到《白头吟》
从修复石头城说起
秦俑作者姓“宫”吗?
楚汉相争中的道德力量
漫说张子房
读《留侯论》
《春秋》情结
明日黄花蝶也愁
公子扶苏事考
“金镶玉”还是“荆山玉”?
说“私淑”
“期间”和“其间”
“侧目”辨
诗仙非仙
江上月魂
我书被盗
诗人情怀
路边的歌声
文人与“海”
中国女性和中国文学
珍惜英雄
君心似我心,两情长依依
明月在天
野草
携手人生路
燕雀之志
我和我的狗
此事古难全
珍爱生命
寻味
他扑向太阳
送您一束红玫瑰
荒煤,文坛守门人
别情依依忆冰心
大师不朽
非百百非不非秦
忘年之交
半个世纪白毛女,五十年间战士情
天地为之久低昂
梨园酣梦
一代名医姚五达
门框胡同记事
新春夜话
路上碰到个“卫嘴子”
张守义,装帧艺术的“赤子”
彝山一枝秀
何必再相逢
东山男儿
重访东山岛
老谢尔盖,走好

诗词卷
歌词 难诉相思
七绝 送剑歌赴日留学
水调歌头 送中国远洋渔业船队起航
蝶恋花 赠新加坡女艺人
忆秦娥 香港抒怀
西江月 闻美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殉难后作
江城子 “两会”抒怀
踏莎行 海趣
七绝 访俄罗斯(五首)
七绝 写在“非典”肆虐时(三首)
清平乐 同韵四首
七绝 旅日诗草(四首)
诉衷情 葬爱犬闹闹
七绝 峻青艺术馆落成志贺
歌词 难忘是家园
七律 海棠祭
楹联 贺《小说选刊》出版三百期
疏影 朔方歌
霍达著作要目
展开
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若您下单的图书有多卷册,请在确认订单时标明您需要的是哪一册,谢谢!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员工书屋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